【廣告】
熱處理四把火---金屬注射成型
金屬熱處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俗稱“四把火”。
一、第1把火——退火:
1、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jù)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后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nèi)部組織達到 平衡狀態(tài),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準備。
2、退火的目的:
①改善或消除鋼鐵在鑄造、鍛壓、軋制和焊接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組織缺陷以及殘余應力,防止工件變形、開裂。
②軟化工件以便進行切削加工。
③細化晶粒,改善組織以提高工件的機械性能。
④為最終熱處理(淬火、回火)作好組織準備。
二、第二把火——正火:
1、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后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 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于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2、正火的目的:
①可以消除鑄、鍛、焊件的過熱粗晶組織和魏氏組織,軋材中的帶狀組織;細化晶粒;并可作為淬火前的預先熱處理。
②可以消除網(wǎng)狀二次滲碳體,并使珠光體細化,不但改善機械性能,而且有利于以后的球化退火。
③可以消除晶界的游離滲碳體,以改善其深沖性能。
三、金屬熱處理的第三把火——淬火:
1、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后,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 溶液等淬冷介質(zhì)中快速冷卻。淬火后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2、淬火的目的:
①、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極限,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
②、改善某些特殊鋼的材料性能或化學性能。如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增加磁鋼的永磁性等。
四、金屬熱處理的第四把火——回火:
1、回火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后的鋼件在高于室溫而低于 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2、回火的目的:
①、減少內(nèi)應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著很大的應力和脆性,如沒有及時回火往往會產(chǎn)生變形甚至開裂。
②、調(diào)整工件的機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為了滿足各種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過回火來調(diào)整,硬度,強度,塑性和韌性。
③、穩(wěn)定工件尺寸。通過回火可使金相組織趨十穩(wěn)定,以保證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不再發(fā)生變形。
④、改善某些合金鋼的切削性能。
MIN金屬注射成型
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中文名稱為金屬注射成型,是一種將金屬粉末與其粘結劑的增塑混合料,注射到模型里的成形方法。
簡單來說,MIM就是把金屬粉末和粘結劑均勻混合在一起,經(jīng)過加工就能做成各種形狀的金屬器件了。
這是一種具有很高技術含量的技術,類似于現(xiàn)在熱門的3D打印。
從工藝流程來看,MIM要經(jīng)歷混料(專用喂料)、注射成形、脫脂、燒結、后處理等5個步驟。
混料,就是把金屬粉末和粘結劑,按9:1的比例均勻混合起來,大家可以想象我們用水和面時的感覺。
等到和出來的面夠勁道時,就可以甩面做面條了,注射成形的步驟也差不多。
混合物被加熱,注入模具,成形為毛坯。毛坯出來后,再將里面的粘結劑去除,這一過程就叫脫脂。
脫脂后再進行高溫燒結,使成品的強度上一個臺階,并擁有很好的力學性能。
燒結是MIM工藝中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只要這一步處理得好了,那么整個MIM流程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3
經(jīng)過MIM制作出來的成品,密度高、精度高、表面光潔度也非常好,不信你摸一摸智能手表的底殼,質(zhì)感那是杠杠滴。
達克羅技術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
1.高耐熱性:達克羅可以耐高溫腐蝕,耐熱溫度可達300℃以上。而傳統(tǒng)的鍍鋅工藝,溫度達到100℃時就已經(jīng)起皮報廢了。
2.很好的耐蝕性能:達克羅膜層的厚度僅為4-8μm,但其防銹效果卻是傳統(tǒng)電鍍鋅、熱鍍鋅或涂料涂覆法的7-10倍以上。采用達克羅工藝處理的標準件、管接件經(jīng)耐鹽霧試驗1200h以上未出現(xiàn)紅銹。
3.良好的滲透性:由于靜電屏蔽效應,工件的深孔、狹縫,管件的內(nèi)壁等部位難以電鍍上鋅,因此工件的上述部位無法采用電鍍的方法進行保護。達克羅則可以進入工件的這些部位形成達克羅涂層。
4.無氫脆性:達克羅的處理工藝決定了達克羅沒有氫脆現(xiàn)象,所以達克羅非常適合受力件的涂覆。5.結合力及再涂性能好:達克羅涂層與金屬基體有良好的結合力,而且與其他附加涂層有強烈的粘著性,處理后的零件易于噴涂著色,與有機涂層的結合力甚至超過了磷化膜。日本、美國及歐洲的金屬注射成形協(xié)會聯(lián)合發(fā)布ISO標準-ISO22068燒結金屬注射成形材料規(guī)范,意在于為設計與材料工程師提供用MIM工藝制造的零件規(guī)定的材料所需要的資料。
缺點1.達克羅的燒結溫度較高、時間較長,能耗大。
2.達克羅涂層的導電性能不是太好,因此不宜用于導電連接的零件,如電器的接地螺栓等。
3.達克羅中含有對環(huán)境和人體有害的鉻離子,尤其是六價鉻離子具有致癌作用。
4.達克羅涂層的表面顏色單一,只有銀白色和銀灰色,不適合汽車發(fā)展個性化的需要。不過,可以通過后處理或復合涂層獲得不同的顏色,以提高載重汽車零部件的裝飾性和匹配性。
5.達克羅的表面硬度不高、耐磨性不好,而且達克羅涂層的制品不適合與銅、鎂、鎳和不銹鋼的零部件接觸與連接,因為它們會產(chǎn)生接觸性腐蝕,影響制品表面質(zhì)量及防腐性能。
選擇MIM技術的主要準則
日本、美國及歐洲的金屬注射成形協(xié)會聯(lián)合發(fā)布ISO標準-ISO22068燒結金屬注射成形材料規(guī)范,意在于為設計與材料工程師提供用MIM工藝制造的零件規(guī)定的材料所需要的資料。關于選擇MIM工藝準則,確定有下列一些主要事項需要考慮:
☆質(zhì)量/大量
對于在切削加工或磨削加工中材料損耗大的零件,MIM在降低生產(chǎn)成本上極有效。
☆數(shù)量
模具與創(chuàng)建費用對于低產(chǎn)量是難以承受的。因此,當年產(chǎn)量超過20000件時,對于MIM合適。
☆材料
對于像鈦、不銹鋼及鎳合金之類難切削加工的材料設計的零件,MIM最有吸引力。
☆復雜性
MIM工藝適合制造幾何形狀復雜的以及在切削加工中需要轉(zhuǎn)換位置的多軸零件。
☆使用性能
如果使用性能很重要,則MIM的高密度形成的性能經(jīng)常都有競爭力。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反應了粉末顆粒的大小,然而不像其他競爭的工藝,可控的織構可能對成本沒有什么影響。
☆公差
如果要求的公差緊密時,由于需要后續(xù)加工,MIM的成本趨向于增加,燒結件的公差大概在±0.3%。
☆組合
為了節(jié)省庫存與組裝費用,當講多個零件團結為一個零件時,可以受益。
☆缺陷
必須使MIM固有的缺陷處于非關鍵位置,或制造成形后除去例如澆口印跡、提模桿標記或接合線等。
☆新型組合材料
MIM可制造出用傳統(tǒng)工藝難以制造的新型組合材料,例如疊片的、兩種材料結構的或耐磨耗用的混合的金屬-陶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