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防雷檢測接地中應注意的問題:1.引導線:
1)除設計要求外,兼做引下線的承力鋼結構構件、混凝土梁、柱內鋼筋與鋼筋的連接,應采用土木結構或與螺絲扣的機械連接方式。嚴格禁止熱處理連接。
2)在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中使用鋼筋作為避雷引下線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a.施工期間應在引下線上做標記,并應有隱藏的接收記錄。
b.當鋼筋直徑≥16mm時,應使用兩根鋼筋作為一組引下線。
C.當鋼筋直徑≥10mm時,應使用四根鋼筋作為一組引下線。
3)當引下線位于人員可以停留或通過的地方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接觸電壓和側面閃絡電壓; 引下線裝置與材料的墻壁或墻壁絕緣之間的距離應大于0.1 m。
2.市防雷檢測接地裝置:
1)高層建筑電氣井中的接地干線應每3層與相鄰樓板的鋼筋等電位連接。
2)接地干線和接地端子應放置在電梯井道和配電室中。
3)接地體(線)的連接應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倍數(shù)應符合規(guī)范。
4)根據(jù)設計要求,在地面上方應設置用于測量,連接到人工接地體并進行等電位連接的連接板。
下面結合實例解析防雷施工的工藝做法:
1、室外接地線必須為熱鍍鋅材料,接地扁鐵厚度不得小于4mm,截面積不得小于100m2。
2、扁鋼與扁鋼搭接為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圓鋼與圓鋼搭接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圓鋼與扁鋼搭接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扁鋼與鋼管,扁鋼與角鋼焊接,緊貼角鋼外側兩面,或緊貼3/4鋼管表面,上下雙側施焊。
3、利用底板鋼筋網(wǎng)作接地連接線時,接地跨接鋼筋應采用不小于Φ12的熱鍍鋅圓鋼;焊縫應飽滿并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不得有夾渣、咬肉、裂紋、虛焊、氣孔等缺陷,焊接處的藥皮要敲凈。
4、利用柱主筋作防雷引下線時,當主筋采用螺紋連接時,螺紋連接的兩端應作跨接處理。
5、焊接平滑、無加渣、咬肉、虛焊
6、總等電位箱,必須做明顯的接識,標注文字性的說明
7、接地扁鐵敷設前應調直,敷設時應立放,不得平放,因為立放時散流電阻較小;焊接長度應為扁鐵寬度的2倍,并3面施焊,焊好后清除藥皮,素土內敷設的扁鐵必須刷瀝青做防腐處理。
防雷知識及器件選擇
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大規(guī)模及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相繼出現(xiàn),且廣泛用于通信、測量、監(jiān)控和計算機系統(tǒng)等電子設備(系統(tǒng))中.這類元器件具有著極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然而,他明顯的缺點就是抗過電壓能力和抗干擾很低,易受雷電等電磁脈沖和其他過電壓的損壞,繼而造成電路和設備的損壞.
一、設備受雷擊的途徑 雷電直擊地面(物體)和/或空中雷云間放電時產生強烈的沖擊電磁場,在設備和傳輸線上感生雷電過電壓,從而損壞設備或傳輸線路.從所掌握的資料表明,除少數(shù)屬雷電直擊或空間感應外,絕大部分是因為雷電行波從室外的傳輸線引人而損壞設備的.這些室外傳輸線包括傳輸信息的金屬引入(出)線路和用以饋電的交(直)流線路.傳輸信息線路有架空線路、埋地線路、鋼軌或其他類似的傳導體.而架空線主要指通信明線、架空電(廣)纜或其他性能相近的線路;埋地線路則有埋地(對稱、同軸)電纜和光纜等.傳輸線路上引入的過電壓分為縱向(共模)過電壓和橫向(差模)過電壓兩類.在平衡(對稱)線路上某點出現(xiàn)的線與地之間的過電壓成為縱向過電壓;平衡(對稱)線路間或不平衡線路(如同軸電纜)的線路與地之間出現(xiàn)的過電壓成為橫向過電壓.一般情況下
地基GPS接收站防雷技術規(guī)范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地基GPS接收站的雷電防護原則、雷電防護區(qū)及防護等級的劃分、地基GS按收站防雷設計、施工要求,GPSMET的天線、電纜、機房、傳輸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其他附屬裝置的防護及等電位連接與接地。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地基GPS接收站的防雷設計、施工。原有地基GPS接收站防雷改造工程的設計、施工可參照本標準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不包括勘誤
的內容)或修訂版均
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50054——199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
QX2——2000新一代天氣雷達站防雷技術規(guī)范QX3——2000氣象信息系統(tǒng)雷擊電磁脈沖防護規(guī)范
QX/T10.2-2007電涌保護器第2部分在低壓電氣系統(tǒng)中的選擇和使用原則QX/T10.3-2007電涌保護器第3部分在電子系統(tǒng)信號網(wǎng)絡中的選擇和使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