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家庭教育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發(fā)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即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
教育家劉長銘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有效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兩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成就一個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教育路上,老師和家長各自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才是對孩子的教育。
家庭熏陶——我和語文的開始
姑媽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我也算半個教師家的孩子。在我上學之前,姑媽就教我背誦唐詩,她念一句,我跟一句。在我的記憶中,盡管年幼的我還不識字,但在上幼兒園之前,我已經會背《靜夜思》和《憫農》了。
我想,大概從那時起,文學的種子就在我心中播下了。正是家中濃厚的文學氛圍,讓我對語文有了特別的興趣,上學之后保持著看書的好習慣,一直到大學選擇中文專業(yè)。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也在把文學的種子播撒到更多孩子心中。我想,家中有一位教師家長,能夠給孩子更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他受益一生。今天與大家分享一個宏潤教育VIP學員的案例,由我們家庭教育專家劉煒焱老師親自上門家訪服務的VIP①家庭。
以身示范暢所欲言
我教育孩子更多的時間花在習慣養(yǎng)成和心理疏通上。希望孩子是什么樣子,我們就要做出什么樣子。以身示范很重要。我極為守時,注重時間規(guī)劃,孩子也學了我的樣子;我做事喜歡有條不紊,孩子也學會了整理書本試卷;我陪孩子練琴,我堅持多久,他就堅持多久。
為了心理疏通,我們與孩子暢所欲言。飯桌上,課桌前,回家路上,都是我們暢聊的好地方。上學放學、飯后茶余、考試過后,是我們暢聊的好時段。把孩子當成朋友來交心,他就不會有太多秘密。暢所欲言的結果是,孩子不會有過激的青春期反應,家里的氛圍相對是平和的、輕松的、溫馨的。孩子進入初中之后,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