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Skarstrom提出PSA專利,他以5A沸石分子篩為吸附劑,用變壓吸附制氮一個兩床PSA裝置,從空氣中分離出富氧,該過程經過改進,于60年代投入了工業(yè)生產。3、整套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高,動設備與制氧機是同步控制,只需按一下啟動按鈕,整套設備即可正常運行。80年代,變壓吸附技術的工業(yè)應用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主要應用在氧氮分離、空氣干燥與凈化以及氫氣凈化等。其中,氧氮分離的技術進展是把新型吸附劑碳分子篩與變壓吸附結合起來,將空氣中的O2和N2加以分離,從而獲得氮氣。隨著分子篩性能改進和質量提高,以及變壓吸附工藝的不斷改進,使產品純度和回收率不斷提高,這又促使變壓吸附在經濟上立足和工業(yè)化的實現。
變壓吸附空分制氧始創(chuàng)于20世紀60年代初(Skarstrom, 1960; Guerin de Mo
ntgarenil & Domine, 1964),并于70年代實現工業(yè)化生產。VPSA制氧設備流程比較簡單,主要設備有鼓風機、吸附塔和一些閥門,而深冷制氧機流程復雜,主要設備包括空壓機、過濾器、膨脹機、精餾塔、凈化裝置、一組換熱器等許多裝置。在此之前,傳統(tǒng)的工業(yè)空分裝置大部分采用深冷精餾法(簡稱深冷法)80年代以來至今CaX和LiX等高吸附分離性能的沸石分子篩的相繼開發(fā)利用和工藝流程的改進,使得變壓吸附空分技術得到迅速地發(fā)展,與深冷空分裝置相比,PSA過程具有啟動時間短和開停車方便、能耗較小和運行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和維護簡單、占地面積小和土建費用低等特點。在不需要高純氧的中小規(guī)模(小于100噸/天,相當于3000Nm3/h )氧氣生產中比深冷法更具有競爭力。廣泛的應用于電爐煉鋼、有色金屬冶煉、玻璃加工、生產、炭黑生產、化肥造氣、化學氧化過程、紙漿漂白、污水處理、生物發(fā)酵、水產養(yǎng)殖、和軍事等諸多領域(楊,1991; Kumar, 1996; Jee, Park, Haam & Lee,2002)。

電子制氧機
電子制氧機在較常見,采用的是空氣中的氧氣在溶液中氧化及還原析出的工藝,因而不會像電解水制氧那樣產生危險的氫氣。VPSA與深冷空氣制氧比較現代工藝流程一直改進,VPSA制氧裝置是進20多年中發(fā)展起來并被市場所接受的技術,VPSA制氧技術開發(fā)的時間將更短。整機運行比較安靜,但這類產品在搬運及使用的過程中要求非常嚴格,允許傾斜及倒置,否則其溶液會流入輸氧管中噴入鼻腔對使用者造成嚴重的損傷。同時使用制氧過程容易產生其他的氧化物,制出的氧氣含有化學物質,此類制氧方式耗電較大??芍苯幼鲋频獧C選型參考,制氮機公司為您介紹制氮機的應用范圍-。在制氮各個領域內應用較多的是碳分子篩和沸石分子篩,碳分子篩對氧和氮的分離出來功效關鍵是基于這二種氣體在碳分子篩表層的擴散速度不一樣,碳分子篩是一種兼顧活性碳和碳分子篩一些特點的碳基吸附劑,碳分子篩具備特小微孔構成,較小直徑的氣體擴散迅速,較多進到碳分子篩固相,那樣氣相中就可以獲得氮的富集成分,碳分子篩制氮是以氣體為原材料,以碳分子篩做為吸附劑,應用變壓吸附基本原理,運用碳分子篩對氧和氮的相關性吸附而使氮和氧分離出來的方法,統(tǒng)稱PSA制氮設備,因為吸附劑對不一樣氣體在吸咐量、吸附速度、吸附性等方面的差別,及其吸附劑的吸附容量隨工作壓力的轉變而變化。
工業(yè)制氧設備的作業(yè)流程是由可編程操控器操控五個二位五通先導電磁閥,再由電磁閥別離操控十個氣動管道閥的開、閉來完結的。-----------------------------------。五個二位五通先導電磁閥別離操控左吸、均壓、右吸狀況。左吸、均壓、右吸的時刻流程現已存儲在可編程操控器中,在斷電狀況下,五個二位五通先導電磁閥的先導氣都接通氣動管道閥的關沉默。當流程處于左吸狀況時,操控左吸的電磁閥通電,先導氣接通左吸進氣閥、左吸產氣閥、右排氣閥開啟口,使得這三個閥門翻開,完結左吸進程,一起右吸附塔解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