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黃蠟石之“黃”,非常難得,即使畫家調(diào)都調(diào)不出來。色譜學證明,黃色與人親近,具親和力。在炎黃子孫的眼里,黃蠟石更易于被大眾所接受。黃蠟石之黃色細分又有明黃、蠟黃、棕黃、嫩黃,其色澤穩(wěn)定,經(jīng)久不變,十分耐看。而當中的紅色蠟石也讓人感覺到熱情奔放,白蠟凍則會給人一種冰清玉潔的感覺。
黃蠟石色彩高雅華麗,石質(zhì)潤澤細膩,蠟質(zhì)感強,顯示出油脂或樹脂光澤,上品為玉脂光澤,既浮于表又斂于內(nèi),細膩溫潤而且堅韌。黃蠟石的高品位是質(zhì)凍色黃,黃中透紅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形態(tài)差異確定它千差萬別的價值和品位差別。
黃蠟石一個不同于其他奇石的顯著特點就是——黃蠟石是一種“玉”,對于收藏黃蠟石來說,當然石質(zhì)玉化度越高的藏品越好。在黃蠟石眾多品種中,要數(shù)凍蠟的玉化度好。顧名思義,談到黃蠟石,不得不提到它的色澤乃以“黃”為貴。正如梁久圖《談石》中所說,“臘石貴者色,色重純黃,否則無當也”。
黃蠟石藏品的色彩以鮮艷者為佳,比如黃紅這樣的顏色是不錯的選擇。人們在賞玩時,多以寓言吉祥的顏色為佳,如黃蠟寓之為財富、光明,紅蠟寓吉利好運、鴻運當頭。而色多者,繽紛多彩,則寓意榮華富貴。黃蠟石的顏色愈鮮艷、愈純正、愈稀有為上品。第三,黃蠟石的形狀奇特多樣,有的很象動物如:象魚,象龜,象兔子,象松鼠;有的象網(wǎng)絡;有的象花簇,鬼斧神工,唯妙唯綃,令人嘆為觀止。大自然的神奇之手把黃蠟石的色與形配合地天衣無縫,其精妙之處難以言語。如再配上合適的架座,乃天賜佳品也。
在黃蠟石的形成過程中,氧化作用、交代作用和浸染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鐵是環(huán)境中分布廣泛又易變價的元素。地球表面基本上屬于氧化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有利于鐵的氧化而發(fā)生沉淀,呈態(tài)(三價鐵,Fe3 )。正是鐵的氧化和三價鐵的長期滲透、浸染,使黃蠟石呈現(xiàn)出典雅的黃色,其顏色取決于氧化程度和浸染的時間。因此黃蠟石的“黃色表皮”亦稱氧化層風化殼,這也是黃蠟石僅僅“皮”是黃色,內(nèi)部卻是白色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