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編程教會孩子如何思考
1. 計算思維實際上包括了數學思維和工程思維,其中重要的是抽象分析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在編寫程序時,首先需要把一件事情抽象出來,再用邏輯化的方法表達出來,所以編程的過程就是鍛煉抽象思維和邏輯表達能力的過程。
2.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學習編程可不僅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而且對數學理解、英語興趣、嚴謹理念、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都有很大幫助。
少兒編程起源
少兒編程真正的起源來自于Logo語言、構造主義(Co1nstructionism)學習理論的提出者——西蒙·派珀特(SeymourPapert)教1授。派珀特教1授專門為孩子發(fā)明了自己的LOGO語言,應用到了教育領域,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可以通過編程的方式讓計算機程序變得看得見,摸得著。
西蒙·派珀特(SeymourPapert)
后來米切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在派珀特教1授的編程語言的基礎上推出了新一代的編程語言——Scratch編程語言。這個語言解決了很多人對程序想學卻無從下手的問題,達到“不僅能讀還能寫得好”的境界。
米切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
少兒編程究竟是學什么?
少兒編程并不是讓他們成為程序員,而是要學會編程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編程思維是計算機科學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能幫助我們理清思維過程,忽略問題細節(jié),抽象定義問題,通過收集數據,從而解決問題。
國外少兒編程的現狀
在美國,創(chuàng)客教育已成為其素質教育的核心,編程、3D打印、機器人等新技術也已走進了美國的中小學校。美國前總1統奧巴馬也曾參與“編程一小時”,呼吁美國小朋友“要去編程”。
2012年,日本在中小學普及編程教育科目。
2014年,英國教育大綱規(guī)定計算機編程是5-16歲兒童必修課程。
2015年,美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少兒編程教育,呼吁全國青少兒學習編程。
2016年,美國國情咨文推行計算機科學教育,強制要求高中畢業(yè)必修計算機編程學分。
2017年,新加坡全1面推動少兒編程教育,中小學考試中加入編程考試科目。
而在國內.......
2017年,浙江省試水少兒編程教育,將信息技術課提升為高1考科目。高1考考試范圍包括編程、數據庫處理、表格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