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繩索的整理
1、整理——纖維繩索之使用壽命及其強度將因儲存不當,暴露于潮濕,或損壞繩股而大事縮短及降砥。纖維繩索之末端必須打繩頭結以防松散,或者末端加以捆扎,如欲截斷繩索可在繩索上作兩處繩頭結,相距一或二吋然后在兩繩頭結中間截開。
2、儲存——儲存纖維繩索,不論時間久暫,均應注意保管以免繩索變壞。
⑴不可儲存于潮濕處所。
⑵儲存前先小心使之干燥。
⑶可能時,纖維繩索應儲存于格架上,或用其它方法使空氣能經繩盤流通亦可。
3、潮濕——繩索如果不斷受潮濕必將迅速變壞,繩索潮濕后將行收縮,除非做下以處理外將成有害之狀態(tài):
⑴在暴露于雨水或潮濕天候以前先使干而拉緊之繩索放松。
⑵除非必要不可覆蓋繩索,因為覆蓋足以抑留原有之濕氣而妨礙變壞之發(fā)現(xiàn)。
天然纖維主要用作衣物及各種紡織品。粘膠絲主要用于代替部分棉花,做各種織物及服裝等。粘膠絲纖維還可用做碳纖維的原料,來燒制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還可以在成纖過程中將纖維素溶液紡制成“中空”的管狀纖維,用做污水處理,飲用水凈化技術(制作飲用“礦泉水”)中的膜分離材料。
天然纖維及人造纖維產業(yè)主要在紡織領域,研發(fā)各種適于市場需求的物美價廉紡織產品及服裝制品等,是紡織行業(yè)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天然纖維作為高分子來講,研究它的化學改性及高分子資源的綜合利用,是天然纖維資源另一方面的研究課題。
以造紙漿粕的纖維素高分子為原料的 “人造纖維”早出現(xiàn)于19世紀未葉,1890年出現(xiàn)了將纖維素分子硝化改性后溶于乙做成溶液,而后經噴絲板擠出成絲,在凝固浴中凝固成型的濕法紡絲“人造纖維”技術。1905年進一步改進成將纖維素分子直接溶于堿性溶液,然后再濕法紡絲的技術,這種纖維稱為粘膠絲。之后又出現(xiàn)技術。以溶劑的紡絲技術技術一直應用到上世紀60~70年代,后因所用溶劑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而漸漸被淘汰。上世紀80年代初,歐洲出現(xiàn)了可溶解纖維素高分子的“氮氧化合物”的新溶劑,這種溶劑無毒而且可以回收,因此出現(xiàn)了對環(huán)境無污染的“綠色粘膠絲”新工藝(Lyocell)的研發(fā),并于90年代初工業(y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