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很多家長初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就是無語言,約有40-70%的兒童會出現(xiàn)語言發(fā)育遲緩,兒童開始說話的平均年齡約為3-4歲,而語言問題往往是家長早發(fā)現(xiàn)的癥狀,以至于很多家長對兒童的認識,往往都集中在孩子的語言發(fā)育問題上。所以許多家長帶孩子到醫(yī)院或?qū)W校求助時,首先提到的都是語言問題:希望孩子能開口說話;希望孩子不要自言自語,希望孩子能與別人主動說話……而很多家長都認為只要孩子開口說話,其它的都是小事情,孩子能夠說話就是聰明的,正常的。幾年來,已有許多自閉癥孩子,正常的上幼兒園、小學,能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及學習能力。
中度發(fā)育遲緩學校招生給幼兒園的建議
1、讓正常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了解每個個體之間都存在差異,盡量營造友愛的群體氛圍。
2、了解幼兒有別于正常孩子的特點,相信他們的發(fā)展?jié)撃苁菬o限的,采用有別于正常孩子的教育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
3、創(chuàng)造情景,讓正常孩子為他們做榜樣,有助于社會性的融合。
4、及時有效的與孩子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提升方案, 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悅。
5、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用正向的態(tài)度處理他們的行為問題。
6、使用結(jié)構(gòu)化的功課表和視覺提示圖卡,讓幼兒對將要發(fā)生的事有所預見,降低他們的感。
7、與相關(guān)機構(gòu)定期精誠合作,包括診斷、康復、心理、教育機構(gòu)等服務(wù),加強溝通。
很多家長不敢把孤獨癥兒童送去幼兒園或者學校,大多是因為害怕寶寶吃虧卻不會說。那么我們可以提前使用“情景結(jié)果強化”的方法,鍛煉并鼓勵寶寶說出經(jīng)歷來。
(實例)事先與一個小朋友商量好,讓小朋友穿上有明顯特征的衣服(顏色單一且鮮艷,或衣服上有寶寶十分熟悉的圖案),在寶寶玩一個玩具并且非常開心的時候,讓小朋友“搶走”寶寶的玩具后迅速離開寶寶視野。
隨后,媽媽來到寶寶身邊,詢問相關(guān)問題,大致為“為什么哭?”“搶走了什么?”“誰搶走的?”“怎么搶走的?”、“為什么搶走?”等,寶寶回答應(yīng)該符合實際情況,例如“玩具被搶走了”“狗狗”“哥哥,穿紅色衣服”“用手拿走了”“不知道”等。
當確認一切回答無誤后,媽媽可以領(lǐng)著小朋友來到寶寶面前,并且讓小朋友將玩具還給寶寶并道歉。這便是“情境結(jié)果強化”。如此一來,可以在孤獨癥兒童心里建立一種“受了委屈,能夠準確描述,就能有“好事情”發(fā)生”的認知,并在今后積極的與家長進行溝通。
兒童不能與正常兒童一樣,與周圍的人們和環(huán)境建立聯(lián)系,不會去觀察某人某物,但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他們學會觀察別人。讓孤獨癥兒童像正常兒童一樣說話、玩耍、做和正常兒童一樣的行為,而不是那些非社會性的行為。我們挑選4位小朋友作了“木頭人”的觀察游戲,剛開始,4位小朋友聽到“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哭,不許動”,沒反應(yīng)、不理解、更不會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xiàn),他們有的玩手、有的跑來跑去、還有的大笑,老師與家長則是照常進行游戲,氣氛非常的好,慢慢的,他們有的感受到熱鬧的氣氛主動參與游戲,到了第4天,其中一位小朋友理解了游戲的規(guī)則,并能觀察到小朋友在動,能用語言表達,另3位小朋友在第6、7天也學會了觀察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