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水果套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搞好疏果,合理負載。套袋前要先確定合理負載,進行疏果,注意選留單果,每20-25厘米留1個果,使葉果比達到30-40∶1,留果形端正、無病蟲害、生長正常的幼果,疏除畸形果、弱小果、病蟲果。落果嚴重的品種要適度多留。
2.選擇果袋。目前市場上紙袋種類繁多,應合理選擇紙袋。對紙袋的基本要求是:遮光度良好,經(jīng)風吹雨淋后不易變形、不破損、不脫蠟,雨后易干燥,對果實的不良影響。
3.搞好病蟲害防治。套袋前搞好病蟲害防治是套袋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套袋前噴施防病治蟲的藥,噴藥時注意噴細、噴勻、噴嚴,做到既不漏噴,也不重噴,既提治效果,又防止藥害。另外每次噴藥時可添加滲透劑。
4.套袋時期。套袋應在落花后15~45天、疏果后至果點銹斑出現(xiàn)前進行。露水未干或藥液未干時不能套袋。套袋時間一般在每天的上午9-11點鐘,下午的3-6點鐘;噴藥后套袋前遇雨或藥后6天未套完者時,要及時補噴。
5.套袋順序及方法。先套上部果,再套下部果,先套內膛果,再套外圍果。套袋時先將手伸進袋中,使袋彭起來,托起袋底,使兩底角的通氣放水孔張開,手持袋口下2~3厘米處,套上果實,從中間向兩側依次折疊袋口,然后于袋口下方2.5厘米處用紙袋自帶鐵絲綁緊。果實袋應捆綁在近果臺的果柄上部,注意應將梨果置于袋中央部位,使之懸空,以防止紙袋摩擦果面而形成銹斑。綁口時千萬不要把袋口綁成喇叭狀,以免積存藥液流入袋內,引起藥害。每花序套1個果,1果1袋。如果是雙層紙袋,可先除去外層紙袋,約3~5天后再除去內層拒菌袋。
套袋時間的選擇
蘋果可于6月上中旬套紙袋。
注意袋的透氣性
果袋透氣性差,易誘發(fā)黑點病等。因此,在雨季大雨之后特別是陰雨連綿的天氣,為減輕套袋果黑點病的發(fā)生,可將紙袋下部兩角剪開,以利透氣、散濕。
及時除袋
除袋過早,達不到套袋的效果和目的,過晚則不利于著色。一般應在采果前15~20天除袋。如果是單層紙袋,先將底部撕開,使紙袋呈傘狀,待2~3天果實適應環(huán)境后再將袋除去;如果是雙層紙袋,可先除去外層紙袋,約3~5天后再除去內層拒菌袋。
水果套袋的推廣給果農(nóng)帶來了極大的經(jīng)濟效益。據(jù)綜合統(tǒng)計,每套一個蘋果,可多賣5角錢,一個蘋果可得凈利潤3一4角,一畝地按一萬顆蘋果計,可為果農(nóng)增收3000一4000元。所以水果套袋也已由初的山東,擴展到陜西、山西、河北以及南方諸多省份。但較之先進國家,尚有很大差距。同樣以蘋果為例,目前我國套袋僅為30億個,以1個6兩重計,為90萬噸。而我國全年蘋果總產(chǎn)量為2100萬噸,套袋比例僅為4.3%。所以已把水果套袋作為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在大力推廣,以期套袋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此外,推廣水果套袋技術還有一些相關環(huán)節(jié)要解決好。一是疏花疏果技術的推廣。二是套袋紙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果實在較暗(不透明度較大)的環(huán)境中生長,可以抑制葉綠素的生成,促進花青苷的累積,在摘袋后能較快著色,因此,蘋果育果袋的不透明度越大越好。當前,日、韓、中國臺灣的套袋紙性能要優(yōu)于國產(chǎn)產(chǎn)品,蘋果套袋基本是國外袋,梨主要是國產(chǎn)袋,葡萄、芒果等也以進口袋為主,所以當前要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人,生產(chǎn)合格的、上檔次的套袋,培植國內套袋紙生產(chǎn)企業(yè),同時也要適當減免一些套袋紙的進口關稅,以利于套袋伎術的普及,以利于我國水果能更多地打入國際市場,為果農(nóng)也為我們國家賺取更多的經(jīng)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