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入壇發(fā)酵
把拌曲后的原料裝入發(fā)酵缸或壇內進行發(fā)酵。前期是糖化與酒精發(fā)酵。要求溫度28℃-30℃,經36小時發(fā)酵后,以品溫升到39℃左右為好。同時要均勻地翻動。并摻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溫,以利醋化。大約7天后品溫開始下降。說明酒精氧化結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調味
通過壇內醋化后,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變酸成熟。此時醋面有一層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的醋,上層醋液清亮澄黃,中下層醋液乳白色,略有渾濁,兩者混合即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雜糧可釀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濾出的醋渣可腌漬酸菜或摻配飼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入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調味品,經沉淀過濾后即為香醋。
其他一些歷史悠久的果醋,例如柿子醋是不加入其他調味品的,這個是有別其他醋的生產方法。
火鍋調料清油油碟怎么做好吃
油碟一般指:除調味品之外,加入適量的油脂。如麻油、紅油辣子、花椒油、橄欖油等所做成的火鍋蘸料。另還有采用呈液體狀的調味品,如醬油、蝦抽、蠔油等,加入其他作料,再加入鮮湯或清湯調兌而成。魚火鍋、臘蹄花、臘排骨火鍋多用這種方法。
醬碟:采用呈醬狀的調味品,如自制豆瓣、芝麻醬等,再加入其他所需作料兌制而成。山東的酸菜白肉鍋多用此碟。
干碟:作料無汁水、無稠液態(tài),如干椒面、干花椒面,吃老火鍋燙月君花的老食客愛。
茸泥碟:將作料加工成茸泥,如蒜泥、姜茸、花椒茸等,此類油碟介于油碟和汁碟之間,調兌時或多或少加的湯和油。大家熟悉的蒜泥麻油碟就在此列。
炒制香料、讓其更好出香:
香料中的呈香物質有些是脂溶性的,單純浸泡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需要經過炒制。用油炒時要注意用小火低油溫,切記猛火熱油把香料炒焦炒糊。香料下鍋時要注意先后順序,出香慢的先放(八角、桂皮、等),出香快的要后放(香茅草、百里香、香葉、孜然等),以使香料出香時間趨于一致。一般來講,出香快是因為顆粒小,出香慢是因為塊比較大,所以可將八角、桂皮、等敲碎后與出香快的香料一起下鍋。
廚房需要的調味料,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油、鹽、醋是我們廚房需要的調料品,除了做菜調味烹飪美食,其實它們還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小毛病!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調味料代加工公司為你分享調料的妙用
1、生 蒜 末 :預防
這段時間感冒頻發(fā),小編以及身邊的朋友都不幸中招!在吃藥的同時開始反省自己,怎么就不提前用生蒜末預防呢?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對多種致病菌都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搗成蒜末更容易發(fā)揮功效。
但并不是只有吃生蒜末才能真正殺菌預防,熟吃也可以,只是效果可能比生蒜末略遜一籌。
如果是吃生蒜末,為了抵抗生蒜末對胃的刺激,建議可以將蒜末、醋和香油混合在一起,可以蘸菜吃,也可以做涼拌吃,或者直接吃。有事沒事來口蒜預防感冒,但是記得吃完要漱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