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如秦漢雕塑的粗渾、雄大,魏晉雕塑的健朗和瀟灑,唐宋的豐富、端麗等。中國古代雕塑也充滿了寫意傳神的特點,認真追究起來,很少有像古希臘作品那樣符合現實中的真實標準的。它不習慣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細部,更喜歡那種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覺、意境,引發(fā)出一連串遐想的空間,把人們引向一個藝術世界。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現在石窟雕塑上,如龍門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暢而嫻熟,創(chuàng)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風格,不僅體現著唐帝國博大、雄強的時代精神,同時也顯示出唐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如果說佛交傳入中國之初,在造像上還是模仿印度,那么到了唐代的龍門奉先寺《盧舍那佛像》,中國雕刻家的技巧已經圓熟,對佛像雕刻藝術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盧舍那佛像已經是中國化的佛像了。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出現不同的分類形式:有三種基本形式:圓雕、浮雕和透雕。
圓形雕塑:指不受擠壓,可從多個方向、多角度欣賞的三維雕塑。還有寫實與裝飾、具體與抽象、室內與室外、架上與大型城市雕塑、彩色與非彩色等多種技法與形式;雕塑內容與題材也豐富多彩,可以是人物、動物,甚至是靜物;材料更加豐富多彩,包括石材、木材、金屬、泥塑、紡織品、紙張、植物、橡膠等。
浮雕:以壓縮的方式處理物體,以頭視等因素表現立體空間,只供一方或兩方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