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理論走向實踐,培養(yǎng)“神童三姐妹”
?自此,在華生的啟發(fā)下,拉斯洛·波爾加閱讀了大量文獻,以及數(shù)百位在各行業(yè)中被認為是人才的案例,后從這些人找到了一些走向成功的規(guī)律。
他發(fā)現(xiàn),并不是天才和天賦造就了他們的非凡成就,而是堅韌不拔的好習慣,不斷地追求與完善,幫助他們走向了成功。
??約翰·華生
圖片來源:Youtube
在這些人獲得成功的早期,非常重要的共性就在于保持興趣和動機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培養(yǎng)天才的過程,從他們的童年時代或青少年時代早期就已經開始了。
于是,拉斯洛·波爾加提出:嬰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尤為關鍵。
經過了一系列理論基礎的鋪墊,拉斯洛就要開始實施計劃了。那么問題來了,身為單身漢的拉斯洛還差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
??László Polgár和妻子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于是,這位行動的猶太人說干就干,風風火火地寫了一封真誠的求愛信,發(fā)給同為同事兼筆友的克拉拉,一位德語、俄語和世界語的女教師。
在這封浩浩湯湯的長篇求愛信里,拉斯洛·波爾加非常詳細的闡述了自己對培養(yǎng)計劃的暢想和安排,唯獨沒有提對克拉拉的夸贊和忠貞愛情的誓言。
拉斯洛反復向克拉拉強調:只要給他健康的孩子,就能將Ta變成神童。顯然,比起永浴愛河的忠貞誓言,拉斯洛更關心他何時能成為一名父親。
然而,在我們看來無法理解的“求愛信”的確得到了克拉拉的認同,并愉快地答應了求婚。
在拉斯洛殷切的期待下,兩人很快舉行了婚禮。結婚后的1969年,這兩位志同道合的夫婦迎來了他們的頭個孩子蘇珊·波爾加 (Susan Polgár)。
5年后,二女兒索菲婭·波爾加 (ZSofia Polgár)出生,小的女兒朱迪特·波爾加 (Judit Polgár) 則在1976年來到人世。
三個女兒的童年合影
雖然在原先的計劃里,兩人預備生6個孩子,但事實證明,三個孩子已經夠拉斯洛忙的了。從大女兒蘇珊出生后,拉斯洛就沉浸在漫長的觀察和探索之中,他試圖找出在父母不干預的情況下,幼兒期的蘇珊喜歡什么?
很快,拉斯洛的觀察幫助他找到了答案。
一天,在家中做家務的克拉拉發(fā)現(xiàn),3歲的女兒從抽屜里翻出了一套國際象棋。原本調皮好動的小蘇珊,竟然在這套精致的木雕象棋面前完全安靜了下來。她很喜歡棋子的形狀,總是拿在手里反復觀察。
克拉拉趕緊叫來拉斯洛分享這一時刻,湊在一起的兩人發(fā)現(xiàn),蘇珊完全沉浸在造型各異的棋子形象和棋盤的布局中。雖然孩子只是把棋子當成玩具,但是波爾加夫婦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大女兒對國際象棋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蘇珊4歲時的照片
在拉斯洛的年代,國際象棋還是一項男子游戲,女選手既不受重視也不受歡迎,一直以來,也從來沒有哪位女棋手獲得過大師稱號,但這不正是女兒的機會嗎?
與此同時,拉斯洛自己也是國際象棋的忠實愛好者,家中有許多相關書籍。于是,他便開始在家中教女兒下棋。
事后證明,拉斯洛的決定無比的正確,蘇珊在象棋上體現(xiàn)出了不同于年齡的專注,拉斯洛剛教會她走棋,蘇珊就變得非常安靜,把其他玩具都丟到了邊上。
六個月后,蘇珊已經跟著父親,在布達佩斯煙霧彌漫的象棋俱樂部里坐著,看父親比賽,甚至自己上手嘗試一局。
??蘇珊成長照片
當蘇珊10歲時, 二女兒索菲亞5歲,三女兒朱迪特也已經4歲,大女兒的表現(xiàn)給了拉斯洛·波爾加靈感,他決定就以“國際象棋”為方式,貫徹他的“波爾加實驗”。
然而大女兒對象棋的喜愛完全出于偶然,要怎么讓另兩位女兒也愛上象棋?
輸棋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眾所周知國際象棋對于現(xiàn)代青少年素質教育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獨有的教育功能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并且已運用在幼兒園、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中。
曾經有許多家長紛紛向老師反映孩子的性格問題;動不動愛哭,怕輸愛逃避,耍性子發(fā)脾氣……
當然在現(xiàn)代家庭中,孩子們被視為掌上明珠,家長都千依百順,造成孩子依賴性強、情感脆弱,害怕遇到失敗與挫折。針對孩子如何在情感進行煅燒,培養(yǎng)孩子面對挫折的心態(tài),這是社會各界關注的事情。
現(xiàn)在的家長在挫折教育中存在許多誤區(qū),總是想方設法將孩子引向成功。但對于如何讓孩子接受失敗,并從失敗中奮起,家長既缺乏思想認識,也沒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國際象棋在這方面的教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對局雙方總會有勝有負,勝利的一方得到成功的喜悅,而失敗的一方就要接受失敗的現(xiàn)實。孩子如果面對著苦心經營的一盤棋,后以失敗而告終,他在感情上是痛苦的,因為他初是以獲取勝利而開始的,后面對慘痛的失敗,已經背離預期的目的。這在情感上存在著一定的落差,孩子必須得自己一個人承受。往往在比賽中輸棋的孩子會很傷心,甚至會哇哇大哭,這是一種不能承受失敗的表現(xiàn)?!彼呦蛭?,深深地鞠躬,坐下,從懷中取出了國際象棋棋盤,:“聽說你是候補大師,讓我們下一盤棋吧。但是在哭過以后,老師會幫助孩子復盤,尋找失敗的原因,老師和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鼓勵,而孩子自身也會進行反思。根據(jù)了解,這種反思往往進行得十分深刻,意旨在找到失敗的原因。
下國際象棋是孩子自身的愛好,他還會繼續(xù)下棋,還會不斷參加各種比賽。還會不斷的面對勝利和失敗。也就是這個重復不斷的過程,喜悅和沮喪的情緒輪流交替,使孩子做到“勝亦可喜,敗亦欣然”,在情感方面逐漸成熟起來,學會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拋開個人喜好和樂趣不說,單就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孩子,與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成長而言也是益處多多。孩子們知道了做一件事總會有兩種結果---成功與失敗,而這一切都是暫時的,這次的成功并不能保證以后的永遠成功,暫時的失敗也不能判定以后的永遠失敗。
這種情感上的韌性和毅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培養(yǎng)出一種“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tài),這就是國際象棋挫折教育所起的作用。
所以下棋輸棋未必就是真的失敗,反而有利多于弊,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得以有進步才有收獲。
我們都是在失敗中成長的,家長過于在乎成績反而影響孩子的戰(zhàn)績,以平常心,重在參與,享受過程,才能讓孩子更進一步。
在四歲,學國象,叫智慧啟迪!
在小學,學國象,叫琴棋書畫!
在升學,學國象,叫棋藝特長!
在社會,學國象,叫以棋會友!
在單位,學國象,叫運籌帷幄!
一生中,學國象,叫棋如人生!
時間會證明,
你正在和同齡人拉開距離!
因為你的選擇與堅持,
注定讓你與眾不同!
聲明:本文轉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涉及版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家長,為了孩子,請與我們并肩努力
因為孩子,老師和家長才聯(lián)結在一起,兩者本都是希望孩子的將來能更好的人,但為什么在具體的語境下,家長和老師常常并不同步?
其實,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作用遠遠在老師之上。家長和老師彼此尊重、相互悅納、友善地解決問題,并肩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插畫 / 喬智大叔
01
做教師做得越久,就越能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教師的能力是有限的。對孩子,家庭的影響力或許會遠遠超出我們教師。仔細觀察,班上很多成績不錯、品質好、情緒穩(wěn)定、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孩子,都是從教育素養(yǎng)較高的家庭出來的;相反,問題較多的孩子,多數(shù)都是從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問題的家庭出來的,甚至其中很多家庭本身就不正常?!蹦壳笆澜缟虾芏鄧叶及褔H象棋列入小學課程,中國當然也不例外,那么,下棋究竟能帶給孩子們什么呢。
對各式各樣有問題的孩子,老師們會付出更多的心血,孩子在學習、行為習慣上的每一點小進步都不容易,但就是這些小小的進步,往往也很快會被不利于教育的家庭氛圍或家長的錯誤教育方法所吞噬。這時,我們做教師的就會覺得自己的力量實在很渺小。
我常常會想,教師和家長本應是這個社會中目標一致的兩類人,都希望孩子的將來能更好。但在具體的語境下,一些家長總是和教師擰著勁兒,他們內心堅信著一套落后、錯誤的教育觀念,這時,教師的教育教學努力常常會被家長否定,教師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委屈和無力感。聲明:本文轉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涉及版權,請聯(lián)系刪除。
02
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得剛進小學的那一年,帶的首屆一年級。美術課上,一位學生跟其他孩子玩鬧,不小心把顏料涂到了臉上,沒多大點的事兒,結果卻讓他的奶奶無限放大,操場那響亮的一巴掌,不僅嚇到了孩子,也驚到了剛入職的我,怎么可能因為這么一點點小事就打孩子呢?一天,在家中做家務的克拉拉發(fā)現(xiàn),3歲的女兒從抽屜里翻出了一套國際象棋。這背后是多么錯誤的教育觀念,讓這位奶奶產生了何種的錯誤歸因,才產生了這樣極端的教育行為?
猶記當時我的不忿,腦袋一熱,就上去找她理論,結果她說:“我教育我孫子,關你什么事?”國際象棋儼然成為了我的第二外語,迅速令我融入了學校的生活和學習。!”她的神情自信得油鹽不進,不容我再分辯。你一巴掌扇掉的是你孫子以后做事和嘗試的勇氣,是你孫子的創(chuàng)造力,我想這么說,但那位奶奶根本不給我機會,帶著孩子轉身就走了,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當時自己的那種無措。
第二天我才知道,那節(jié)美術課,有此“創(chuàng)舉”的孩子還不止一個。我問另一個孩子,媽媽沒有說你嗎?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華生找來一個不滿一歲的嬰兒,進行了項名為“小艾伯特實驗”嘗試。他開心地說,“媽媽給我買了本新的繪畫本,告訴我彩筆有毒,不可以放嘴里,要畫畫,就畫在新本子上好了……對了,老師,你說彩筆真的有毒嗎?彩筆的顏色那么漂亮,怎么會有毒呢?會不會是媽媽搞錯了……”相較之下,我內心發(fā)出了一聲感嘆:孩子,老師很為你感到欣慰,能擁有這樣一個睿智的媽媽,是你今生的福氣。
我想,這兩位學生的未來,正在沿著不同的軌跡發(fā)展,當時或許并不怎么明顯,但是在不久的未來,高下立見。可惜,有些家長卻并沒有意識到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作用遠遠在我們教師之上。
03
每當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教師心中多少都會對家長有一些期望,希望他們能成為自己的同盟者,一起用良好的心態(tài)和正確的觀念迎接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能不說,每位教師心中都有一些好家長的模型,我也一樣,期待能跟這樣一些家長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大計。顯然,比起永浴愛河的忠貞誓言,拉斯洛更關心他何時能成為一名父親。
我更期望遇到那種把孩子的教育也當成自己責任的家長。有一些家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責任,認為孩子的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家長在家中一點表率作用也起不到,甚至會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習氣帶給孩子,對孩子的基本督促都沒有,更別提對孩子行為、舉止的正向激勵了,總之,這類家長只對孩子活著負責。但孩子一旦犯了錯,他們就會對孩子,或者開始埋怨學校的教育不力,絲毫不反思孩子行為的源頭在哪里。??蘇珊成長照片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當蘇珊10歲時,二女兒索菲亞5歲,三女兒朱迪特也已經4歲,大女兒的表現(xiàn)給了拉斯洛·波爾加靈感,他決定就以“國際象棋”為方式,貫徹他的“波爾加實驗”。這樣的家長現(xiàn)在不太多了,但他們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嚴重的。
一個基本合格的家長必須意識到自己也有教育的責任,甚至比教師的責任更重大,這是對家長基本的要求,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和教師共擔教育責任。
04
好家長的另一個品質就是不固執(zhí)己見,愿意溝通,愿意學習,愿意接受新理念。一位家長如果有專業(yè)、先進的教育理念,那當然是孩子和教師的福氣,教師和家長可以配合得非常默契。因此,培養(yǎng)天才的過程,從他們的童年時代或青少年時代早期就已經開始了。然而,家長畢竟不是學教育的,這種要求有些苛刻,但只要他們愿意溝通和學習就是非常好的家長。
前文中的那位奶奶,至今我依然想不通她為什么那么計較孩子的臉部衛(wèi)生,或者是不喜歡孩子太過頑皮?她如果能跟我溝通一下就好了,而當年我也太過年輕,沒經驗,這件事應該繼續(xù)跟進,多了解她的想法,多溝通交流,看看能不能讓她理解尊重孩子天性比那點點規(guī)矩更重要。教師不怕家長有一些錯誤的教育觀念,怕的是不給溝通的機會,死守自己的認識,不接受其他意見。也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拉斯洛·拉斯洛三個孩子的一生,并讓他成為聞名于國際象棋界的“波爾加三姐妹”的父親。
05
友善和理解也很重要。教育是慢活兒,是工夫活兒,是越長久越能有效的活兒,能給予更多的理解是教師們盼望的。在電影《摔跤吧爸爸》中,這部根據(jù)真實事件改變的故事,也有如出一轍的“波爾加實驗”情節(jié)。一些家長心底總是能從好的一面去思度他人,這時我們做教師的就能體會到一種溫暖和寬容,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我們也才會更有勇氣去實踐一些新的教育方法,改進我們的工作。
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了教師的問題或不足,我們也當然希望家長要提出來,但請一定相信我們的本意或動機是好的,只有家、師雙方都充滿善意和理解,以誠相待,我們才能結成教育同盟。我曾接觸過一位家長,她的做法就曾給過我很大的觸動。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難免在教學中會遭遇孩子各種千奇百怪、回答不了的提問,比如近我們在學《人類的“老師”》這一課,班級很多孩子都問我,“老師老師,開始人類發(fā)明的飛機像什么樣子???曾經見過一位國際象棋老師,幾乎孩子每下一步他就在旁邊指導一句:這步棋應該這樣下。是不是也跟小鳥一樣,長兩個翅膀?那人坐在哪里啊……”層出不窮的提問,讓我大呼受不了,學生思維太發(fā)散,老師好累?。〔贿^給孩子這一說,我也好奇起來,于是答應孩子們課后回去搜羅資料,明天一起分享所得。結果那天學校教務、教各種忙亂,就忘了這件事。
事后看朋友圈,發(fā)現(xiàn)有人@我,點開一看是位學生家長,她在朋友圈發(fā)文說語文老師上新課時,她閨女提了一個可愛的問題,卻沒有如約等到老師的回答?;丶液笈畠河彩抢p著媽媽給個答案,媽媽沒辦法,只好搜了好一籮筐資料,滿足閨女的好奇心,還可愛地上傳了所查資料的圖片,之所以@我,是希望我明天能給她閨女一個展現(xiàn)的機會,我自是內心十萬個愿意!?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二女兒索菲亞在7歲時就獲得了匈牙利11歲組的男子,9歲時奪得了14歲組的男子世界。
家長的理解和婉轉表達的智慧讓我感動,激勵著我會以更大的誠意對待往后的工作。當然,家、師關系是雙向的,教師也要盡可能地去理解家長,并且要先伸出友善的手。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沭陽縣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
聲明
文章來源 | 《人民教育》2018年第9期,轉自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孩子不想學國際象棋了怎么辦
案例一:孩子“不想學”,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第di一次看到栩栩如生的國際象棋,孩子就催著媽媽交費報名。好景不長,孩子覺得國際象棋學習需要動腦,上課時老師規(guī)矩也多,還要面對輸棋時的不痛快,于是提出不想去學棋了,并想出各種招數(shù)抗拒當初自己“一見鐘情”的國際象棋。
對于孩子的這種反應,媽媽早有預料,各種講道理開導后,堅定地告訴他:“國際象棋必須得上!當初是你自己喜歡并選擇報名的,就要堅持下去,媽媽會陪著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繼續(xù)鬧,還語出驚人:“大人真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真不幸福,什么都要聽大人的!”媽媽非常嚴肅地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
后來國際象棋的學習在媽媽的堅持下孩子繼續(xù)下去,孩子在國際象棋中收獲了很多,上小學后老師評價孩子專注力和思維能力明顯高于同齡孩子。
媽媽說孩子在學習中的韌勁和良好的抗挫能力,得益于當初對國際象棋的堅持不放棄,假若當初隨意而為,那將學什么都一樣無疾而終,什么都學不好。
總 結:
也許有人不贊同這種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
干嘛非得強迫他,現(xiàn)在不是都再講要“尊重孩子”嗎?
有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有時甚至要逼她們做不愿意做的事,
尤其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