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作為接種污泥時,需要注意有硬核大顆粒的數(shù)量,硬核大顆粒數(shù)量越多,污泥的無機化程度越高,活性則越低。好的顆粒污泥有良好的沉降速度,取1L的量筒,加清水至刻度線,將顆粒污泥少量加入,計算從1L刻度線沉到底部的時間,從而計算顆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一般在20-80m/h的速度都能滿足要求。厭氧顆粒污泥大多數(shù)為黑色或者灰色,呈相對規(guī)則的球形與橢球形。成厭氧顆粒污泥(簡稱顆粒污泥)表面邊界清晰,直徑變化范圍為0114~5mm,直徑可以達到7mm。
當厭氧反應器需要啟動時,如果要處理的有機負荷小于反應器的大處理負荷,則可根據(jù)待處理有機物總量計算相應的厭氧污泥量,而不需要充分接種,從而降低厭氧污泥的購買成本。顆粒污泥為球形或橢圓形,顆粒大小均勻、粒徑在2-3mm、表面光滑、烏黑發(fā)亮,用手抓一把顆粒污泥使勁兒攥時有一定的彈勁兒,且顆粒不易破碎,這屬于很好的顆粒污泥。厭氧顆粒污泥基于上世紀80年代初發(fā)展起來的生物顆粒污泥技術,是在高的水力剪切下,由產(chǎn)菌、產(chǎn)菌以及水解發(fā)酵菌等構(gòu)成的,沉降性優(yōu)于活性污泥絮體的自凝聚體。
目前,國內(nèi)的運行項目中,運行較好的IC反應器,顆粒污泥產(chǎn)活性可達1kgCOD/kgVSS.d,當運行在0.6-0.8 kgCOD/kgVSS.d時,有很好的顆粒污泥增殖速度。厭氧顆粒污泥是具有自我平衡性能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包含了降解原廢水中各種有機污染物的的種群,能處理各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系統(tǒng)厭氧生物啟動。顆粒污泥的沉降效果可以用SVI和沉降速度來表示。因顆粒污泥都有比較高的SVI值,所以采用沉降速度更有代表性。
沉降速度與顆粒大小、比重等有一定關系,中空的大顆粒沉降速度較慢,屬于老化顆粒污泥,接種后產(chǎn)生,粒徑小于1mm的顆粒沉降速度也比較慢,但是活性較高。另外,受限于不同廢水水質(zhì)不同,顆粒污泥會有不同的形狀,如處理高含硫廢水的顆粒污泥會比較黃,有黃點,如鐵銹一般,這可能與顆粒污泥中硫酸根還原菌占比較高有關。通常,需要通過試驗來確定顆粒污泥的產(chǎn)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