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果實套袋
晚秋黃梨為褐皮梨,內在品質高,但外觀不理想,需要套袋栽培。應選擇外黃內黑的大型紙袋。套袋時間在謝花后30~45天,幼果如拇指大小時套袋,10天左右結束。套袋定要噴殺蟲殺菌混合藥1~2次,用藥對象主要針對梨黑星病、輪紋病及梨木虱、黃粉蟲等。
樹形采用疏散分層形,樹體主干高約40厘米,樹冠高約2.5米
定植當年可在40~50厘米處定干,若苗木細弱應在基部4~6芽處重截,促發(fā)強枝。第2年,在定干附近抽發(fā)4個以上長枝,即可選留1層三大主枝。此時修剪要求弱枝輕剪,多留枝芽,促其粗壯,梨星毛蟲防治方法強枝重剪,以平衡三大主枝的生長勢。中心干可在1/2處重剪。第3年,中心干選一斜生枝于1/2~2/3處短截,其余剪除。選角度較開張枝繼續(xù)作主枝延長枝,于1/2~2/3處剪截,剪口芽朝外。將與中心干距離在50厘米以外的輕截留作副主枝,50厘米以內的可拉平作輔養(yǎng)枝。
果實膨大肥
7~8月是梨果迅速膨大期,此期應以鉀肥為主,配以磷、氮肥,可提高果品的產量和質量,并可促進花芽分化。 具體的施肥方法以樹的大小而定,樹體較小時一般采用輪狀施肥,施肥的位置以樹冠的外圍0.5~2.5米為宜,開寬20~40厘米、深20~30厘米的溝,將肥料與土壤適度混合后施入溝內,再將溝填平。成年梨樹好采用全園施肥,結合中耕將肥料翻入土中。由于梨樹的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層的 20~60厘米范圍,且根系的生長有明顯的趨肥性,對于有機肥和磷、鉀肥好施入20~40厘米深的土壤深層,以提高系分布的深度和廣度,增強梨樹的吸收,提高其抗旱能力和樹體固地性。
品種選擇
我國梨樹的種類、品種很多,因原產地各不相同,風土適應性差異很大,可就地選擇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品種和某些日本、韓國引進的品種進行栽培,更有近年國內選育的一些適于南方裁培的新品種可供選擇。
此外,應根據交通運輸條件及市場需要,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既可延長供應期,滿足消費需求,又可調劑勞力和交通運輸。城市工礦區(qū)及交通方便的地區(qū)應以早、中熟品種為主,邊遠山區(qū)或交通不便的地區(qū)應以晚熟品種為主。
品種的選擇還要考慮它的經濟性狀是否符合生產上的要求。如以加工制罐為目的,宜選擇肉質致密、有香氣、適于加工制罐的品種,如巴梨、秋福、康德等。
如供外貿需要為目的,選擇成熟期早、皮薄、肉細、質脆、汁多、味甜,以及果形美觀、果皮黃綠、較耐貯運的品種,如翠冠、西子綠、華梨2號、豐水梨等品種。
3、摘心
摘心的作用,是控制枝梢旺長,促進枝條充實。摘心后,被摘心枝上的葉會很快轉為功能葉,制造養(yǎng)分。因此,摘心多用于幼樹整和果臺副梢形,以防止果臺副梢旺長與幼果爭奪養(yǎng)分。
在南方地區(qū),梨樹生長季節(jié)長,摘心后一般會繼續(xù)發(fā)出較長的副梢。因此,摘心要待枝梢有一定生長量后進行,一般中壯發(fā)育枝要有7~10片葉以后進行,不宜過早摘心。對秋后萌發(fā)的秋梢,也可采用摘心的方法處理。
梨樹摘心,一般不會像核果類果樹那樣發(fā)生較多副梢。因此,用摘心的方法加速梨樹形,沒有核果類果樹效果明顯。
4、拉枝
拉枝改變了頂端優(yōu)勢,緩和了枝勢,促進了后部枝芽的萌發(fā)生長。拉枝常用于開張枝條角度,調整枝干延伸方向和促進成花。
拉枝的效果遠好于單純使用剪鋸,因此拉枝是幼樹形中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
與拉枝具有相同效果的,還有撐枝、別枝和墜枝等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