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國的建筑尤其是居民建筑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盛行在房檐、房山墻、門楣、窗框、影壁、柱礎(chǔ)、板墻、屋脊、抱鼓石等處以磚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裝飾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動物。有的在大門的兩側(cè)裝飾石雕麒麟,既顯示門庭,又鎮(zhèn)宅避邪。
(三)佩飾與紋樣。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以麒麟的工藝造像作為佩戴在身上,其質(zhì)地有金、銀、銅、玉等,尤其講究為嬰幼兒佩戴"麒麟鎖",以此為孩子祈禱長命百歲。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識?說麒麟》一文記載“中國古籍中最早記載‘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詩經(jīng)》。此外,以麒麟的藝術(shù)造型為圖案的傳統(tǒng)紋樣也被廣泛使用。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繡于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將麒麟繡于武官一品的
傳說,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脈)的祖神(祖先神),源自黃帝祖神應(yīng)龍,是應(yīng)龍血脈的主要分支之一,有詩云:"麒麟踏祥云,人間百難消。"次說一是麒麟與麒麟后人,二說可以踏云而行。"
"西狩獲麟":發(fā)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于戰(zhàn)國成書的我國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zhàn)國史學(xué)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谷梁赤撰寫的《谷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nèi)容。漢代畫像石中刻畫的麒麟,圖左邊第四個動物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十二》載: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義》中又注:"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巨野是也。"《兗州府志·圣里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yīng)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氏聞之,然后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