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排表面處理工藝拋光:無論是人工還是機械都慢,而且累,粉塵很嚴(yán)重,清理表面氧化皮,微小毛刺。酸洗鈍化的主要流程為:前處理(凈化表面)→酸洗鈍化及沖洗→后處理(成品保護)。前處理的主要內(nèi)容是凈化酸洗、鈍化物件的表面,清除表面的各種油脂、焊接飛濺、焊疤、氧化皮等。酸洗、鈍化可以將酸洗、鈍化分開處理,也可以將酸洗、鈍化合二為一同步進行處理。將酸洗、鈍化分開處理時,多采用將工件整體浸泡在酸洗鈍化液中的方式,適合于小型零部件或內(nèi)部可以進行液體循環(huán)的管線、線形設(shè)備。將酸洗鈍化合二為一處理時,可以采用液體浸泡方式(適合范圍同上),也可以采用膏體進行涂抹,由于膏體涂抹方便,在不同位置都可以保持較長時間不流失及潤濕性,從而保證了酸洗鈍化必要的時間。

試樣無接頭,表面無裂紋及缺陷;橫向尺寸為1mm及以上的用肉眼檢查,小于1mm的試樣用20倍放大鏡檢查。;試樣表面特別是電流和電位接頭接觸面應(yīng)基本沒有斑疤,灰塵和油污,必要時,在測量尺寸前應(yīng)清洗干凈;沿試樣標(biāo)距長度以相等間距分5次或更多次所得橫截面積,相對偏差在基準(zhǔn)試驗時應(yīng)不超過1%,常規(guī)試驗不超過2%;測定單位長度的質(zhì)量時,試樣的兩端應(yīng)呈平面且垂直于縱軸,試樣表面應(yīng)沒有毛刺、飛邊和弧邊(鋸齒狀邊);從大塊材料截取的試樣,應(yīng)注意在試樣制備時防止材料性能發(fā)生明顯變化,塑性變形會使材料加工變硬,電阻率增加,加熱會使材料退火,電阻率變小。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硅、鋁、錫、鉛、錳、鐵與鎳等。在黃銅中加鋁能提高黃銅的屈服強度和抗腐蝕性,稍降低塑性。含鋁小于4%的黃銅具有良好的加工、鑄造等綜合性能。在黃銅中加1%的錫能顯著改善黃銅的抗海水和海洋大氣腐蝕的能力。錫還能改善黃銅的切削加工性能。黃銅加鉛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鉛對黃銅的強度影響不大。錳黃銅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熱穩(wěn)定性和抗蝕性;在錳黃銅中加鋁,還可以改善它的性能,得到表面光潔的鑄件。黃銅可分為鑄造和壓力加工兩類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