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機器操作
1、首先給齒輪箱注入20#機油或齒輪油至油標處,并對各潤滑部位加注潤滑油,無油標的齒輪箱油面不高于齒輪箱內(nèi)主動輪軸孔的下沿。70、86型油機為4-5公斤,95、10型為10公斤左右。
2、檢查各零部件是否緊固,操作手柄、插板是否靈活。
3、用手搬動大皮帶輪,檢查機器有無松動或卡死現(xiàn)象。若有異常及時排除。
4、松緊螺母,把榨螺軸擰到死點,再退回 3-4 圈,再前進半圈,以保證榨螺與出餅圈的間隙。
5、調整皮帶松緊度。準備好輔助設備和生產(chǎn)工具。
6、啟動電機,檢查大槽輪旋轉方向是否與標記的方向一致。并空運轉3-5 分鐘。
7、開機后投料應緩慢均勻,開始進料不可太猛或時多、時少、否則可能造成榨膛堵塞與卡死等機器事故。開始喂料出餅應厚些,正常出餅后,機溫達到 80 度方可將料胚倒入料斗進行正常壓榨。 注:開機后,應用含有一定水份的餅粕進行一定時間的新機磨合,待喂料、壓榨出餅、溫度正常后再投原料作業(yè)。
螺旋榨油機壓榨大豆時常出現(xiàn)的問題:
利用螺旋榨油機榨大豆制油時, 由于操作不當或油料含水份調解不宜,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
A、壓榨時出現(xiàn)跑渣現(xiàn)象,螺旋榨油機,在壓榨油料時,若有少量的跑渣現(xiàn)象,也屬于正?,F(xiàn)象(跑渣允許達 5%)。若跑渣量大,則需要進行調整。從油料方面看,油料含水份不當,太干或太濕,都會發(fā)生跑渣現(xiàn)象,油料太濕,條排跑渣為片狀,出餅較軟手一握成團狀,流油中有白泡沫。若油料太干,條排跑渣為粉狀,出餅發(fā)白成粉,流油不暢,顯糊狀。從榨油機方面考慮:大豆屬于含油較低的油量,榨膛內(nèi)出油間隙應少些。條排應選用榨大豆的條排。
B、壓榨大豆時出現(xiàn)回油現(xiàn)象:即料斗內(nèi)有油存在。對于壓榨大豆,很少現(xiàn)在回油,因為回油是壓榨含油較高的油料時容易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條排間隙過?。簯脡|子調整條排間隙,或對裝 2-3 對條排。
C、出餅不順,或不出餅,也不進料:
榨油機出現(xiàn)不進料又不出餅現(xiàn)象,主要是新機初用時,未經(jīng)磨合,使用不當所致,(有時料斗堵塞造成撥料螺撥葉子上翻致使不進料) ,當油料含水份不當時應加以調整。若不屬于水份的問題,則新機使用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應緩慢控制進料, 待機溫升達 80 度以上時方可進行正常壓榨。
幾種稀少油料的壓榨法:
胡麻籽、茶籽及桐籽,我們了解到的壓榨情況較少,現(xiàn)就所了解到的情況如下,僅供參考。
茶籽:茶籽含油 25-33%左右,壓榨前需要清雜粉碎, 粉碎至豆籽大小,然后進入蒸炒,若上鍋蒸,則把水燒沸后蒸,蒸一段時間,以手抓不粘手為合適,再經(jīng)攤涼, 40 度左右便可以入榨,若粉碎后上鍋炒,則炒至溫度達 100-110 度時,其內(nèi)質由軟變硬,便可以開機入榨。一般機溫升至 80度后方可進入正常壓榨。
桐籽:桐籽含油率達 65-70%左右,是比較難壓榨的油料。桐籽在壓榨前也進行清雜、破碎,桐籽應破碎成小顆粒狀,但不能破碎成粉沫,只能將一顆桐籽破碎成 3-4 顆粒即可,破碎后進入蒸炒鍋, 當溫度達到 120-130度時方可進行入榨。桐籽在壓榨時摻入不同數(shù)量的桐籽殼,使其壓榨時增加硬厚,以便提高出油率。壓榨順利,出油率可達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