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園林綠化植物養(yǎng)護管理辦法:
一、澆水:對于園林綠化植物澆水要及時,原則上要澆足澆透。澆水深度一般掌握在喬木50厘米以上,灌木30-40厘米,草皮15厘米以上。做到不跑水、不漏水。澆水后要及時扶直、填縫或封坑。
二、排水:大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積水,8小時后仍不能滲下要及時排除。
三、中耕除草: 為保持綠地清潔,花灌木、觀賞樹的生長,減少病蟲的傳播及潛伏場所,保持土壤肥力,要及時除草。特別是雨后或澆水過后2-3天及時鋤劃,鋤劃深度3--5厘米。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結合中耕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
四、整1形修剪:園林綠化植物要按技術要求修剪,做到及時、合理、株形美觀、無枯死枝、病蟲枝、萌蘗枝、重疊枝、徒長枝、交叉枝、駢生枝等,剪下的枝葉及時清除;綠籬類要適時修剪,修剪高度一致,籬面及四壁平整,棱角分明,剪后及時清除剪下的枝葉。
五、病蟲害防治:要堅持“綜合防治、防重于治”的原則,保護植物材料不受或少受病蟲的危害。搞好病蟲測報和除治工作。注意觀察枝葉有無異常,發(fā)現(xiàn)病蟲害及時治理。
六、施肥:施肥時期與植物生長時期緊密配合,根據(jù)具體情況(如土壤性質情況,不同季節(jié))來確定肥料種類,施肥均勻合理,施肥量適當。
七、防寒:在冬季降溫以前,北方要根據(jù)各種植物材料的耐寒能力的強弱,采取適當?shù)姆椒A防凍害的發(fā)生。如灌凍水與春灌;包裹、涂白樹干;搭風障;清積雪等保護措施。
綠化養(yǎng)護中1重要的幾項管理。
【1】、補植:
在樹木補植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jù)不同的樹木,選對不同的適宜時期進行補植,這樣成活率才高,養(yǎng)護成本才低。
1、補植季節(jié)
補植季節(jié)的確定,是樹木補植成活率的關鍵之一。針葉樹種,常綠闊葉樹種,在春季土壤解凍后、發(fā)芽以前進行樹木補植,或者是在秋季樹木新梢停止生長后進行補植,成活率更高。
對于落葉樹種,應在春季土壤解凍以后,發(fā)芽前進行補植或秋季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補植,成活率更高。
2、對于死1亡的樹木在起挖前,一定要進行記錄所起挖的樹木位置和樹種,規(guī)格,并盡快補植。補植時還應選擇原樹種進行補植,除非補植處不適合原生長樹木,進行更換樹種。但所更換的樹種要與周邊的植物景觀相協(xié)調,如果是行道樹,一般不做樹種改變。
【2】灌溉與排水:
1、為了使樹木的生長得到正常,每年的生長季節(jié)要做好科學合理的灌溉,通常是4—11月份。
2、灌溉時,要根據(jù)不同的樹種和土壤情況,進行合理的灌溉。
3、對于干旱的季節(jié),要及時做好灌溉。
4、灌溉是要遵循“澆則澆透,不干不澆的”原則,避免澆水過少或過多,預防上濕下干和積水現(xiàn)象。
5、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灌1水要避開一天中溫度1高的時段,一般多在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進行。
6、秋季澆灌1水,應根據(jù)天氣情況,適當?shù)倪M行控水,避免苗木秋季旺長,促進木質化程度提升,以利于安全越冬。
7、在入冬時,應進行澆灌封凍水,以防冬季干旱。
【3】施肥:
1、盡量多施有機肥,增施腐熟有機肥。
2、施肥時期以休眠期為主,多在早春和晚秋進行。
3、生長期施肥,一般以速1效性肥料進行追施或根外追肥為主。施肥時采用撒施灌1水的方式。
在栽培學中,常言道“種三管七”,綠化中種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單位在園林綠化時,往往規(guī)劃設計高標準,施工養(yǎng)護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長。在綠化養(yǎng)護管理上,要了解種植類型和各種品種的特特征與特性,關鍵抓好肥、水、病、蟲、剪五個方面的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工作。
草地養(yǎng)護原則是:均勻一致,純凈無雜,四季常綠。據(jù)資料介紹在一般管理水平情況下綠化草地(臺灣草)可按種植時間的長短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種植至長滿階段,指初植草地,種植至一年或全覆蓋(100%長滿無空地)階段,也叫長滿期。二是旺長階段,指植后2-5年,也叫旺長期。三是緩長階段,指植后6-10年,也叫緩長期。四是退化階段,指植后10-15年,也叫退化期。在較高的養(yǎng)護管理水平下草地退化期可推遲5-8年。連地針葉草的退化期比臺灣草遲3-5年,大葉草則早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