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通病現(xiàn)象1:孔位誤差大
產生原因:,測量放線誤差;第二、放線后未對測量成果保護;第三、鉆孔施工未對準測放點 。
產生后果:錨桿錨固段內地層被撓動,不能提供設計要求的錨固力
防治措施:土方開挖時嚴格控制標高
產生原因:鉆孔時,未對實際地層進行編錄,未發(fā)現(xiàn)與地勘報告不符的軟弱層,或出現(xiàn)后,未對錨桿長度進行調整未考慮獨立柱及條形基礎深度
產生原因:漿液滲透碎石不均
產生后果:錨固體松散,影響錨固體與鋼筋的握裹力
防治措施:加入的碎石質量滿足要求,碎石在注漿過程中加入,注漿過程中對錨桿進行振動,注漿后應反復補漿,直至孔口漿液不下降。
產生后果:卵石地層,注漿不及時會導致塌孔,同時若有地下水,容易造成注漿管底部堵塞,不能注漿及孔底一定深度無漿液;巖石地層,孔底容易沉淀泥漿,影響錨固力 。產生原因:鋼筋彎起時,采用單根鋼管直接向下壓,對彎起點未控制
產生后果:彎起點距抗水板底面過近,錨桿受力后,抗水板開裂
純地下室未設抗浮時的復核,提醒設計是否綜合考慮了各種參數和影響;設計的抗浮參數如標準值、設計值的確定是否規(guī)范;以便于質量控制或檢測采集數據。測量定位 →鉆孔→錨桿制作(HRB400HRB500熱軋鋼筋)→放置錨桿→拔管→填礫石→壓力注漿→二次補漿→ 質量檢查為總的錨桿根數滿足設計要求就可以了,局部密集、局部偏大不影響抗浮效果。
至于楔縫錨桿,必須要保證楔縫的平整與垂直,位置應在錨桿中心的截面上面,而縫寬的誤差要控制在±0.5mm之間,縫長的誤差搖控制在±5mm。
錨桿的安裝技術要求
在按照鋼筋砂漿錨桿的時候,一般分為先灌漿后錨固和先錨后灌漿兩種類型的施工工藝,先灌漿后錨固施工法,在安裝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漏漿質量問題的發(fā)生,而先錨后灌漿施工法,則要關注注漿排氣的問題,不然就會很容易產生砂漿不飽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