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培訓步驟:一丶預練習:練習兩指食指與拇指和三指拇指食指與中指。二丶準備:1,準備工具(耳扒,鵝毛棒,亂耳刀,耳鋏,頭燈,酒精,棉花棒等)。2,查看耳洞的大小以及類型(干型,濕型,適中型三類耳洞).尋于干型耳洞及耳洞周圍許多碎小耳屎,先用銅棒旋轉。尋于濕型耳洞先用棉花棒清理干凈,然后用涂過的棉花棒進行消毒,待擦干后在做處理。
我們的耳朵結構上分為三部分:外耳、中耳、內耳。耳的主要功能是聽覺(耳蝸-感受聲波)和平衡(半規(guī)管前庭-感受頭部位置變動刺激)。耳廓收集聲波,聲波通過外耳道傳入中耳的鼓膜(耳廓到鼓膜外側面這一部分稱之為外耳),鼓膜產(chǎn)生振動,并通過聽骨鏈(錘骨、砧骨、鐙骨組成)傳導放大,將振動經(jīng)前庭窗鐙骨足板(鼓膜內側面到鐙骨足板之間為中耳)傳到內耳。
忌掏耳朵。我們通常所說的“耳屎”,學名叫“耵聹”。這可是個好東西。耵聹具有多種保護外耳道的特性,其疏水的特性能防止水分滲透進入耳道深部。另外,其具有pH值大約為6.5的酸性環(huán)境,能抑制大多數(shù)細菌、真菌的生長,也不利于昆蟲和螨類等生長。事實上,大多數(shù)外耳道的性和性疾病都是由于過度清理這種重要的保護物質所致。
采耳起源于民間掏耳朵,興起于剃頭匠,剃頭匠之所以要掏耳朵,是他們給客人剃頭,洗頭后發(fā)現(xiàn)客人耳朵進水了超癢,于是發(fā)明了的掏耳朵工具,以鏟,刀,勾,扒,毛毛為主,并且研發(fā)了的操作手法,這時候掏耳朵才迎來了大家的廣泛贊譽,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對剃頭匠的剃頭掏耳朵,青睞有加。一度成為皇室宮廷的必備項目,由技術高超的掏耳朵師傅,常年服侍那些王公大臣,至此,掏耳朵成為人生的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