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這個賞花季節(jié),日本人群聚于各地賞櫻名所,席坐櫻花樹下,舉杯高歌,談笑春日?!盎ㄒ姟币辉~甚至被納為英文專有名詞,意為日人賞櫻盛宴。日本人喜愛櫻花,認為它象征日本武士道絢爛而短暫的美學。“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干脆,被日本人尊為日本精神。 [11] 武漢大學櫻花開于三月中旬,至下旬為鼎盛,花期較短,僅13-20天左右。武大校園內的櫻花早由侵華時期占領武漢大學的日本軍人所種植,武漢三鎮(zhèn)光復后,武大的師生們又引進了更多的櫻花品種,也曾于1972年轉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送的其中50株大山櫻給武漢大學,經過多年來的培育已經形成很大的規(guī)模。
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灰褐色,縱裂。芽闊卵白蠟樹(4張) 形或圓錐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黃褐色,粗糙,或疏被長柔毛,旋即禿凈,皮孔小,不明顯。羽狀復葉長15-25厘米;葉柄長4-6厘米,基部不增厚;葉軸挺直,上面具淺溝,初時疏被柔毛,旋即禿凈;小葉5-7枚,硬紙質,卵形、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鈍圓或楔形,葉緣具整齊鋸齒,上面,下面或有時沿中脈兩側被白色長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側脈8-10對,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凸起,明顯網結;小葉柄長3-5毫米。
生長環(huán)境編輯白蠟樹屬于陽性樹種,喜光,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耐輕度鹽堿,喜濕潤、肥沃和砂質和砂壤質土壤。生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雜木林中。 [2-3] 分布范圍編輯產于中國南北各省區(qū)。多為栽培。越南、朝鮮也有分布。白蠟樹遲于18世紀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歐洲和美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