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3d打印機的三維設計
三維打印的設計過程是:先通過計算機建模軟件建模,再將建成的三維模型“分區(qū)”成逐層的截面,即 切片,從而指導打印機逐層打印。
設計軟件和打印機之間協(xié)作的標準文件格式是STL文件格式。一個STL文件使用三角面來近似模擬物體的表面。
三角面越小其生成的表面分辨率越高。PLY是一種通過掃描產生的三維文件的掃描器,其生成的VRML或者WRL文件經常被用作全彩打印的輸入文件。
3D打印機打印過程
打印機通過讀取文件中的橫截面信息,用液體狀、粉狀或片狀的材料將這些截面逐層地打印出來,再將各層截面以各種方式粘合起來從而制造出一個實體。這種技術的特點在于其幾乎可以造出任何形狀的物品。
傳統(tǒng)的制造技術如注塑法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大量制造聚合物產品,而三維打印技術則可以以更快,更有彈性以及更低成本的辦法生產數量相對較少的產品。一個桌面尺寸的三維打印機就可以滿足設計者或概念開發(fā)小組制造模型的需要。
3d打印機發(fā)展現(xiàn)狀
行業(yè)標準21世紀3D打印機生產商是百花齊放。 3D打印機缺乏標準,同一個3D模型給不同的打印機打印,所得到的結果是大不相同的。
此外,打印原材料也缺乏標準,2012-2013年3D打印機廠商都想讓消費者買自己提供的打印原料,這樣他們能獲取穩(wěn)定的收入。這樣做雖然可以理解,畢竟普通打印機也走這一模式,但3d打印機生產商所用的原料一致性太差,從形式到內容千差萬別,這讓材料生產商很難進入,研發(fā)成本和供貨風險都很大,難以形成產業(yè)鏈。3D打印機技術原理3D打印機又稱三維打印機(3DP),是一種累積制造技術,即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機器,它是一種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特殊蠟材、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打印一層層的粘合材料來制造三維的物體。
3D打印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并且占比越來越大,成為3D打印應用的主要市場。美國宇航局NASA在外太空探索計劃中,大量采用了3D打印技術,從火箭部件到飛船及外星球探測器,甚至是眾人關心的宇航員吃什么,NASA都用到了3D打印技術來實現(xiàn)。中國的“神十”飛船,我國第i一艘航母“遼寧號”的艦載機型“殲-15”,美國的F-35戰(zhàn)斗機,部分零件就是3D打印技術制造而成的。其中,3D打印最i大的三塊需求分別來自民用消費、工業(yè)設計和航天軍i工。
有了的三維測量檢測技術和高i端的3D打印技術,飛機將會越來越輕,也越來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