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建筑工程抗震支架設計范圍與技術要求
1.設計依據(jù)
依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3.7.1(強條)非結構構件,包括建筑非結構構件和建筑附屬機電設備,自身與結構主體的連接進行抗震設計。
2.依據(jù)《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981-2014.1.0.4(強條)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及7度以上地區(qū)的機電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計。
3.專業(yè)要求
(1)設計范圍:≥DN65的電器配管,重力≥150N/米的電纜橋架、電纜槽盒及母線槽,或重力超過1.8KN的其它設備。
(2)對于重力小于1.8KN的設備或吊桿長度小于300mm的懸吊管道可不進行抗震設計。
(3)8度及以上抗震設防建筑,設備與結構的連接應直接錨固于結構主體,否則應設置防滑構件,由設備廠家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設計。
(4)間距要求:剛性管道(金屬管道)側向抗震支吊架間距不得超過12米,縱向抗震支吊架間距不得超過24米;柔性管道(非金屬管道)側向抗震支吊架間距不得超過6米,縱向抗震支吊架間距不得超過12米。
傳統(tǒng)承重支架和抗震支架之間的區(qū)別
傳統(tǒng)承重支架和抗震支架之間的區(qū)別,具體描述如下:
1、傳統(tǒng)的承重支架系統(tǒng)是以重力為主要荷載的支撐系統(tǒng)(傳統(tǒng)重力支吊架僅承受豎向荷載)
1)側向擺動大,破壞臨近設施,甚至脫落;
2)水平作用缺乏支撐結構;
2、抗震支吊架主要承擔管線水平方向的載荷
1)布設抗震支吊架,改變管線系統(tǒng)動力特性,由柔變剛,作用下響應明顯變?。?/p>
2)改變抗震支吊架處的重力吊架的受力,進而改變其設計、選型、加勁、錨固等;
3)抗震支吊架分縱向、橫向支吊架,其受力、布設、錨固等涉及工程、結構工程、機械工程、給排水等多學科多領域知識。
延長天津抗震支架的使用需要做哪些措施
天津抗震支架的總進水狀態(tài)。如發(fā)現(xiàn)垃圾。以免堵塞進水口,并保證設備所有閥門和壓力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立即妥善處置。還需要檢查抗震支架的所有氣管接頭。一旦發(fā)生松動或斷裂,必需立即擰緊或更換。各傳動部位是否松動,檢查齒輪與機架的嚙合情況,必要時稍作調整,使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tài)。用戶必需檢查夾緊塊和鋼帶的緊固情況,如果這些零件松動,會脫落,影響工作,必要時也應調整。不應粗心大意或忽視。遠離資料,得到維護,使人們能享受到設備的性能,從而給人們生活帶來許多便當。如果抗震支架設備上灰塵較多,用戶需要完全清掃,使設備得到的頤養(yǎng)和維護,從而大大延長了抗震支架設備的使用壽命,也使人滿意。
抗震支架在BIM運用方案
BIM是以三維數(shù)字技術為基礎,能對工程項目相關信息進行詳盡表達。綜合管線部分是機電安裝工程中的難點,工具經(jīng)BIM技術深化設計后的三維圖導出安裝節(jié)點圖,不僅可以提高機電安裝的性,還可以節(jié)省大量繪制天津抗震支架節(jié)點圖的時間。BIM模型信息的完備性、關聯(lián)性、協(xié)同性在建筑行業(yè)的應用,除了能減少工程成本并有效控制工程進度及質量外,還將為建筑行業(yè)的科技進步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天津抗震支架是以力為主要荷載的抗震支撐設施,對機電設備及綜合管線可進行有效保護,其由錨固體、加固吊桿、抗震連接構件及抗震斜撐(側向、縱向均為斜撐)組成。然而,由于抗震支吊架的安裝基于建筑的機電系統(tǒng),因其設備管線復雜、設計圖紙信息不充分,以及其對建筑物的主體結構依賴性強,則后續(xù)安裝時安裝難度大,安裝空間浪費。在BIM技術的帶動下,天津抗震支架的深化設計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與周圍空間環(huán)境的匹配,減少現(xiàn)場不必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