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叉車配件都有哪些相對應的作用
叉車配件繁多而又復雜,各個配件所采用的的材料不同,其起到的性能特點也有所差異。從叉車的整體上看,叉車可分為傳動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起重系統(tǒng)、電氣輔助控制設備、液壓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行駛系統(tǒng)。
1、在動力系統(tǒng)中,其主要作用的配件有蓄電池、內燃機、連軸裝置等。這一系統(tǒng)是叉車工作的能量所在,在運行中起到協(xié)同作用。
2、傳動系統(tǒng)也包含了動力系統(tǒng),它能將動力系統(tǒng)中的電能或者熱能轉化為能夠使叉車正常工作的動力。其主要作用的是半軸、驅動輪、減速器、差速器等配件。
3、轉向系統(tǒng)可以及時改變叉車運行的方向,能夠有效控制叉車前進或者后退。其主要作用的是液壓助力動力轉向、全液壓動力轉向、機械式轉向。
4、制動系統(tǒng)能夠給叉車增加阻力,使叉車的動能得到緩解,便于控制叉車的運行,必要時可強行阻止其前進。這樣叉車在停止運行之后,就不會發(fā)生移動。
5、行駛系統(tǒng)主要起承受叉車貨物及自身重量的作用,其主要作用的配件為懸掛裝置、車架、車等。它在某些情況下能夠與轉向系統(tǒng)相結合,起到支撐和吸收震動的作用。
6、起重系統(tǒng)主要是通過起重裝置完成裝卸作業(yè),其主要作用的配件有貨叉、門架等。
7、電氣輔助控制設備能夠實時顯示叉車的運行狀態(tài),其主要作用的配件有電子類器件、控制儀表等。
8、液壓系統(tǒng)在叉車進行工作時,能夠持續(xù)有效的給叉車提供動力,其主要作用的配件有控制元件、輔助元件、動力元件、執(zhí)行元件、液壓油等。在叉車運行過程中,能夠較快的完成堆垛、裝卸等工作。
如何選擇叉車配件商家?
關于如何選擇叉車配件商家的問題,有不少的用戶都很苦惱。市面上確實有不少叉車配件商家在經(jīng)營,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看的暈頭轉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以下是我們提供的幾點參考建議:
1. 配件種類齊全多樣,是我們的目標。絕大部分消費者,都希望能節(jié)省配件采購的時間,若是商家已涵蓋市場上常見的叉車車型、常用叉車配件,那就我們就可以在一家店完成所需配件的采購了。
2. 商家擁有專業(yè)的叉車配件知識。叉車行業(yè)體系龐大,車類品牌型號眾多,大部分叉車人對叉車配件領域也只是略知一二,但若是商家具備專業(yè)的叉車配件知識,在購買溝通過程中,將會快速明確我們所需的產(chǎn)品,這樣將大大節(jié)省了我們的采購時間。
3. 產(chǎn)品質量是重點關注的環(huán)節(jié)。部分商家大張旗鼓的追捧低價消費,產(chǎn)品卻不達標,剛開張確實能夠盈利,但是生意市場主要的還是回頭客。我們做叉車配件的,產(chǎn)品的質量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4. 產(chǎn)品性價比的優(yōu)越性,當然也是我們的選擇方向。在商家等級和產(chǎn)品質量基本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價格無疑成為重要的考核標準。叉車配件的成本,關系著我們生意人的利潤空間。
叉車配件磨損可分為幾類
叉車配件的磨損特性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新車(或大修車)磨合磨損階段,此間由于新配合的配件表面具有一定的平面度,配合面磨損較快,一般可以稱為磨合期磨損;
二是自然磨損階段,配件經(jīng)過磨合期后,其磨損速度減慢,磨損量比較穩(wěn)定,并在長期內保持均勻增長,這一時間稱為正常工作期,此間的磨損稱為自然磨損;
三是崩潰磨損階段,配件的自然磨損增長到磨損極限點后,由于間隙增大,油膜無法維持,潤滑條件變差,沖擊開始產(chǎn)生,磨損急劇加速,配件便很快就失去了工作能力,直至損壞,此間稱為配合件的維修間隔期或修理期,也稱為崩潰磨損期。
通過實踐證明,配件的機械磨損要經(jīng)過磨合磨損、自然磨損和崩潰磨損三個階段。如果平時使用、維修和養(yǎng)護工作做得很好,可使磨合期磨損量相應減少,修理間隔期便會延長,從而使機件的使用壽命提高。反之,則將直接影響到零件的使用壽命,甚至造成叉車的早期異常損壞。
?二手叉車配件液力傳動裝置概述
在檢查二手叉車試運轉前,應首先將油量加足,使油面保持在油標尺低限度以上。油液必須清潔,加油時應防止雜質和水分進入油液中,因為水分蒸發(fā)易產(chǎn)生氣泡,會使發(fā)動機效率降低,并損壞密封件。
當換向開關處于中立位置時,發(fā)動機轉速1000-1200r/min時,試運轉1-2min,停止運轉后應檢查油面,應在油標范圍內。使液力傳動在空檔位置,運轉2min,然后分別接通前行和后行各1-2min。檢查液力傳動裝置壓力,當換向處于中立位置時轉速為1000r/min時,變矩器的低壓力為0.26MPa,安全閥低壓力應為0.7MPa。
十字軸軸頸表面有刻痕、凹痕以及軸頸磨損大于0.04mm時,可鍍鉻或鍍鐵修復。也可將四個軸頸磨小至同一尺寸,再配用加大尺寸的滾針,在縮小軸頸后其碳層不足時,應進行滲碳和熱處理。磨削后的軸頸圓度和圓柱度誤差應不大于0.01mm;兩軸線的垂直度誤差應不大于0.1mm。裝配時,軸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為0.02-0.09mm,間隙不得大于0.13mm。萬向節(jié)軸承滾針磨損、凹槽等應予以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