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幾千年來,酒瓶的材質是不斷變化的,主要根據(jù)當時的生產工藝和技術來決定。遠古時期,主要是竹、木、匏、果殼和動物角一類的自然界形成的天然容器;新石器時代至夏代,以陶器為主流,并出現(xiàn)了少量的銅器和漆器酒具;從材質上看,以陶瓷、紫砂為主,還有金屬的、玻璃的、竹木的、瓜果的。商周時期,隨著青銅器的普及,銅酒具占了主導地位,陶器退居“二線”;秦漢時期,盛行漆器,并出現(xiàn)玉酒具;從魏晉到唐宋明清時期,瓷酒具一直穩(wěn)坐霸主寶座,美酒與陶瓷都是我國值得大書特書的“國粹”,兩者結合,使酒具增添了無窮的文化底蘊和厚重的歷史情懷。這一時期也有不少金、銀、玉質的貴重酒具;從民國至今,我國一直以玻璃酒瓶唱主角,并大量采用陶瓷酒瓶(有不少酒瓶使用景德鎮(zhèn)瓷、宜興紫砂和窯口燒制的瓷器),另外還有少部分用鋁、鍍鋅鐵皮、塑料、不銹鋼、人造水晶、竹、木、匏和特殊紙等制做的酒瓶。縱觀中國盛酒器皿的演變過程,曾占主導地位的質料順序大致是:天然材料——陶——青銅——漆——瓷——玻璃。
改革開放以來,曾經讓人不屑一顧的酒瓶,異軍突起,被另眼相看。酒瓶越來越多姿多彩,出現(xiàn)了百花爭艷的繁榮景象,有玻璃酒瓶、塑料酒瓶、陶瓷酒瓶等,并以陶瓷酒瓶為受歡迎。并作為一種文化景觀,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過去民間的傳統(tǒng)酒瓶更注重日用性和實用性,那么現(xiàn)代酒瓶更增添了藝術性、思想性和科學性?,F(xiàn)代酒瓶內涵豐富,已經超出了僅為盛酒容器的概念,赫然變?yōu)橐环N特有的包裝藝術品類和雅俗文化的載體。酒瓶的材質越來越多元化,有鍍金,鍍銅,鐵,錫,不銹鋼,陶,紫砂,瓷,木頭,竹子,玻璃,牛角,膠木等。各種材質的酒瓶顯示了各自的特性和風格。有的華麗珍貴,有的莊重大方,還有的輕盈體態(tài)。2004年噸玻璃耗標煤350公斤,2010年要達到300公斤。如鍍金的七層寶塔瓶。鍍銅的貴州老窖大炮瓶。貴州,廣西利用當?shù)氐奶禺a資源牛角和竹子制成各種特色酒瓶。云南十八怪,煙斗當酒賣的煙斗酒瓶受到青睞。
常見的酒瓶有陶瓷瓶、玻璃瓶、塑料瓶等,其中陶瓷瓶尤受歡迎。
我國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藝術酒瓶的大量出現(xiàn),使人們的收藏興趣大增,連平時不喝酒的人們出于對藝術酒瓶的喜愛和追求,也投身到酒文化的收藏隊伍中來。而酒瓶的收藏可通過幾個方面進行,如過年過節(jié)、生日宴會、婚慶酒會、家人團聚,都會喝上幾杯酒助興,這種時刻是收集酒瓶的好機會。日積累月,藏品會越來越多,甚至發(fā)展到家中無法擺放的地步。酒瓶制作工藝主要有施釉法、彩繪法、雕刻法、鎏金法、描金法、貼面法等。這時你就要根據(jù)家中客廳的大小,決定收藏的范圍,客廳小可集中收藏一個專題,客廳大可多收藏幾個專題,不同的情況要區(qū)別對待,真正在收藏中做到老有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