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何選購月餅
鑒別月餅色澤形狀氣味。月餅表面金黃色,底部紅褐色,墻部呈乳白色,火色均勻,皮溝不泛青,表皮有蛋液和油脂等的光澤,而劣質(zhì)月餅表面有青溝、崩頂現(xiàn)象。月餅塊形周正圓整,薄厚均勻,花紋清晰,表面無裂紋,不露餡;而劣質(zhì)月餅塊形大小不均勻,跑糖露餡嚴重。月餅皮酥松、餡柔軟,無空洞,不含機械雜質(zhì);而劣質(zhì)月餅皮餡堅硬、干裂,有較大空洞,還有雜質(zhì)或異物。月餅甜度適當(dāng),餡料油(油食品)潤細膩,不發(fā)粘,氣味清香無異味。
月餅的不同分類
花色近似,但風(fēng)味卻迥然不同:京津月餅以素字見長,油與餡都是素的;而廣式月餅則輕油而偏重于糖;蘇式的則取濃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愛于松酥;潮式月餅身較扁,餅皮潔白,以酥糖為餡,入口香酥。
其它如云南的“滇式月餅”、寧波的“寧式月餅”、上海的“滬式月餅”、廈門的“慶蘭月餅”、福州的“五仁月餅”、西安的“德懋恭”水晶月餅、哈爾濱的“老鼎豐牌”月餅、揚州的“黑麻月餅”、紹興的“干菜月餅”、北京的“稻香村月餅”、濟南的“葡萄軟餡”月餅和“水晶豆蓉”月餅等著0名品種,風(fēng)味特點各有千秋。
唐宋時期月餅的發(fā)展變化:
月餅據(jù)說起源于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jié)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北宋之時,在宮庭內(nèi)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dāng)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后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宋代的文學(xué)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初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等同時存在,并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梢娺@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ji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