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第二、“挺水與浮水相結合浮床”它采用專用挺水種植框與深水植物種植槽相結合,形成種植框種植挺水植物,現(xiàn)種植有美人蕉、鳶尾、千屈菜、旱傘草(水竹)、四季鳶尾等;在日本的琵琶湖,作為給魚類用的產卵床的人工浮島在70年代末就開始被使用。浮水部分是利用浮在水深度0.5~0.7m的專用種植槽或種植聚草等,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各種睡蓮及景觀荷花,這類水生植物一般自然的浮在水面,且花卉新艷,品種多,對水質起很好的凈化作用。
它是耗資964億韓元興建的3座浮島中的一個,可容納2000至2500名游客。Viva經過1年時間建造,靠底部24個直徑2米的特殊定的橡膠氣囊浮起,今后將在江中組裝島上設施。為防止漂浮島漂走,江底打下了500噸重的石礅,還有多條長達69米的鐵鏈系住。經濟實用、治污效果明顯生態(tài)浮床,在全國各地廣泛用于城市濕地建設。一旦洪水水位達16米,或是定位裝置發(fā)現(xiàn)漂浮島離開原位超過1米,鐵鏈便會自動鎖緊,將島拉回原位。
水體富營養(yǎng)化是全球性的水環(huán)境問題,我國現(xiàn)有湖泊2 700余個,總面積達9.1萬km2。根據(jù)調查資料和國內外評價湖泊富營養(yǎng)化指標,我國比較典型的37個主要湖泊中,中營養(yǎng)型和中一富營養(yǎng)型的占55.8%,富營養(yǎng)型的占14.7%,重富營養(yǎng)型的占8.8%。專利產品水生植物種植浮床最早應用于農業(yè)產品的實驗與種植,隨著此技術的長期實驗與運用,它的經濟性與實用性得到業(yè)界廣泛的認同,從而也派生出不同類型的種植浮床。中國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體中的N、P含量過高而引起的富營養(yǎng)化造成的,而N、P則是植物生長基本的必需營養(yǎng)元素。
現(xiàn)在,人工浮島因具有凈化水質、創(chuàng)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和消波等綜合性的功能。在水位波動大的水庫、因波浪的原因難以恢復岸邊水生植物帶的湖沼、在有景觀要求的池塘等閉鎖性水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人們把輕型生物載體按不同的設計要求,拼接、組合以及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積和幾何形狀,放入受損水體中,并將經過篩選、馴化的水生或陸生植物(這些植物可以強力吸收水中有機污染物),植入預制好的漂浮載體種植槽內,讓植物在類似無土栽培的環(huán)境下生長。隨著人工浮島工程事例的不斷增加,經驗也越來越多,在評價人工浮島的功能及效果方面已逐步從定性評價上升到定量評價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