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數控機床的常見故障排除方法
由于數控機床故障比較復雜, 同時數控系統(tǒng)自診斷能力還不能對系統(tǒng)的所有部件進行測試, 往往是一個報指示出眾多的故障原因, 使人難以入手。下面介紹維修人員任生產實踐中常用的排除故障方法。
直觀檢查法
直觀檢查法是維修人員根據對故障發(fā)生時的各種光、聲、味等異?,F象的觀察, 確定故障范圍, 可將故障范圍縮小到一個模塊或一塊電路板上, 然后再進行排除。
初始化復位法
一般情況下, 由于瞬時故障引起的系統(tǒng)報警,可用硬件復位或開關系統(tǒng)電源依次來清除故障。若系統(tǒng)工作存貯區(qū)由于掉電、撥插線路板或電池欠壓造成混亂, 則必須對系統(tǒng)進行初始化清除, 清除前應注意作好數據拷貝記錄, 若初始化后故障仍無法排除,則進行硬件診斷。
自診斷法
數控系統(tǒng)已具備了較強的自診斷功能, 并能隨時監(jiān)視數控系統(tǒng)的硬件和軟件的工作狀態(tài)。利用自診斷功能, 能顯示出系統(tǒng)與主機之間的接口信息的狀態(tài), 從而判斷出故障發(fā)生在機械部分還是數控部分, 并顯示出故障的大體部位( 故障代碼) 。
功能程序測試法
功能程序測試法是將數控系統(tǒng)的功能用編程法編成一個功能試驗程序, 并存儲在相應的介質上, 如紙帶和磁帶等。在故障診斷時運行這個程序, 可快速判定故障發(fā)生的可能起因。功能程序測試法常應用于以下場合: 機床加工造成廢品而一時無法確定是編程操作不當、還是數控系統(tǒng)故障引起; 數控系統(tǒng)出現隨機性故障, 一時難以區(qū)別是外來干擾, 還是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個好; 閑置時間較長的數控機床在投入使用前或對數控機床進行定期檢修時。
機械故障導致的加工精度異常
一臺THM6350臥式加工中心,采用FANUC0i-MA數控系統(tǒng)。一次在銑削汽輪機葉片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現Z軸進給異常,造成至少1mm的切削誤差量(Z向過切)。調查中到:故障是突然發(fā)生的。機床在點動、MDI操作方式下各軸運行正常,且回參考點正常;無任何報警提示,電氣控制部分硬故障的可能性排除。分析認為,主要應對以下幾方面逐一進行檢查。
(1)檢查機床精度異常時正運行的加工程序段,特別是刀具長度補償、加工坐標系(G54~G59)的校對及計算。
(2)在點動方式下,反復運動Z軸,經過視、觸、聽對其運動狀態(tài)診斷,發(fā)現Z向運動聲音異常,特別是快速點動,噪聲更加明顯。由此判斷,機械方面可能存在隱患。
(3)檢查機床Z軸精度。用手脈發(fā)生器移動Z軸,(將手脈倍率定為1×100的擋位,即每變化一步,電機進給0.1mm),配合百分表觀察Z軸的運動情況。在單向運動精度保持正常后作為起始點的正向運動,手脈每變化一步,機床Z軸運動的實際距離d=d1=d2=d3…=0.1mm,說明電機運行良好,定位精度良好。
而返回機床實際運動位移的變化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①機床運動距離d1>d=0.1mm(斜率大于1);
②表現出為d=0.1mm>;d2>d3(斜率小于1);
③機床機構實際未移動,表現出標準的反向間隙;
④機床運動距離與手脈給定值相等(斜率等于1),恢復到機床的正常運動。
數字控制車床的基礎功能詳解-輔助功能(M功能)
輔助功能也稱M功能,用以指令數控機床中的輔助裝置的開關動作或狀態(tài),輔助功能是用地址M及其后續(xù)數字一般為兩位數。
由于數控機床實際使用的符合ISO標準的這種地址符(如下表)其標準的程度與G指令一樣不高,代碼少,不和永不代碼多,因此M功能代碼常因數控系統(tǒng)生產廠家及機床結構的差異和規(guī)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因此,編程人員必須熟悉具體所使用數控系統(tǒng)的M功能指令的功能含義,不可盲目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