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磁兼容(EMC)整改
將連接EUT的周邊電纜逐一取下﹐看干擾的噪聲是否降低或消失,若取下某一電纜而干擾的頻率減小或甚而消失﹐則可知此電纜已成為天線將機板內(nèi)的噪聲輻射出來。事實上﹐仔細分析造成EMI的關鍵﹐我們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模式來表示。
任何EMI的Source必須要有天線的存在﹐才能產(chǎn)生輻射的情形﹐若僅單獨存在噪聲源而沒有天線的條件﹐此輻射量是很小的﹐若將其連接到天線則由于天線效應便把能量輻射到空間。所以EMI的對策除了針對噪聲源(Source)做處理外﹐重要的查破壞產(chǎn)生輻射的條件----天線。由電磁干擾源發(fā)生的電磁能,經(jīng)某種傳播途徑傳輸至敏感設備,敏感設備又對此表現(xiàn)出某種形式的“響應”,并產(chǎn)生干擾的“效果”,這個作用過程及其結果,稱為電磁干擾效應。
以往我們??吹秸凟MI對策離不開屏蔽(Shielding),濾波(Filter),接地(Grounding)﹐對于接地往往一塊電路板多已固定﹐而無法再做處理﹐因為這一部份在電路板布線(Layout)時就須仔細考慮﹐若板子已完成則此時可變動的空間就非常小﹐一般方式僅能找出噪聲小的接地處用較粗的地線連接﹐減低共模(Common mode)噪聲。而排除法包含有拔線法、分區(qū)工作排除法、低電壓小電流的人體觸摸法,區(qū)域屏蔽排除法。
電磁兼容整改常用的基本方法
改變電路板的布線結構
有些頻率點是通過電路板上走線分布參數(shù)所決定的,通過前述方法不大有用,此類整改通過在走線中增加小的電感、電容、磁珠來改變電路參數(shù)結構,使其移到限值要求較高的頻率點上。對于這類干擾,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其影響,就要重新布線。
想了解更多產(chǎn)品信息您可撥打圖片上的電話進行咨詢!
常見電磁兼容干擾問題
信號及其返回通路問題
對于設備的布線,人們往往認為即使多用一根接地返回線路也會是一種浪費。由于多數(shù)信號線與接地回路之間距離過遠,因此一根接地回線要作為多跟信號線,甚至所有信號線的接地問線。這時,這根接地回線至少存在兩個問題。首先,由于這根接地回線與大部分信號線之間的距離都比較遠,信號線與接地回線之間構成的環(huán)天線就比較大,環(huán)天線對外的輻射發(fā)射及環(huán)天線對外界電荷干擾的接收問題都不容忽視;其次,這根信號線共用接地回線的公共阻抗問題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信號線上傳輸?shù)男盘査俣容^高,信號的邊沿比較陡時,公共阻抗的相互干擾問題尤其嚴重。 實用中傳輸線路究竟需要多少根接地返回線路才算適當,這要由數(shù)據(jù)的傳輸速率及傳輸線路的長度來決定。在處理設備的電磁兼容上出現(xiàn)的問題時,常常會將電感器或鐵氧體磁芯置于線路的輸入與輸出之間,用以抑制設備內(nèi)部和外部的射頻干擾,這樣一來就使朝向噪聲源這一端的電感器帶有相當大的高頻電壓。對于信號一超過100MHz的高速傳輸,建議采用一根信號對一根接地的返回線路,而對于小于10MHz的低速傳輸,可以折中采用兩根(或多根)信號對一根接地的返回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