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剩余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對污泥脫水有重要影響, 過多的EPS增加了污泥中結合水的含量從而導致污泥脫水性差.因此, 降低EPS含量成為提升污泥脫水性的一個新方向.某些真菌具有生物轉化活性污泥及降解EPS的能力, 從而能提升污泥的脫水性, 如毛霉屬的Mucor circinelloides ZG- 3及嗜熱真菌中的藍狀菌屬Talaromyces flavus S1.酵母菌具有豐富的胞外酶系, 具有脂肪酶、蛋白酶、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等, 具有潛在降解污泥EPS中蛋白質和多糖的能力, 因此在理論上可以提升污泥的脫水性能.此外, 酵母菌為兼性菌, 更能適應現(xiàn)有的A2/O廢水處理工藝, 事實上酵母菌在實際廢水處理系統(tǒng)中有一定比例的存在(因系統(tǒng)而異).本研究分析了酵母菌對于EPS組分的降解能力, 并探討了通過向活性污泥中接種一定濃度的酵母細胞來提升剩余污泥的脫水性能的可行性.
城市污水處理廠除磷技術應用現(xiàn)狀:
生物法除磷,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 在碳源不充足的情況下, 即使進水水質中總磷含量低于3mg/L 時, 出水總磷含量能達 1mg/L 以下,也只能滿足出水達一級 B 標準要求,不能達到一級 A 標準。另外,生物除磷工藝還存在冬季低溫運行效率低、碳源稀缺導致的競爭抑制、 易厭氧釋磷經(jīng)壓濾脫水后從返污水處理系統(tǒng)等問題。 因此,為了滿足更高的出水標準,需根據(jù)二沉池尾水水質,使用有效的化學除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