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靠

美人靠,作為一種別具匠心的設(shè)計,集美觀和實用于一身:既是建筑構(gòu)件,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又承擔了家具的功能,讓人能夠倚坐休息,給建筑的外觀加分,使其富于變化、更加耐看。中國的傳統(tǒng)園林,特別是私家園林,追求的既不是宏大,也不是奢華,而是優(yōu)雅和精致,通過曲曲折折 、柳暗花明的變化來營造引人入勝的空間體驗,在這樣的設(shè)計理念之下,身姿曼妙的美人靠當然“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因而成為園林建筑中的???,回廊、亭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于在吳語中“鵝項”與“吳王”發(fā)音相似,后來因口頭傳播而諧音為“吳王靠”。在美女盛出的吳越地帶,古代美女往往憑靠倚坐,或蹙眉凝眸,或引頸顧盼,因而又名“美人靠”。吳越有俗語“美人靠上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美人靠”、“吳王靠”名字的來歷還有一種流傳更廣的說法。據(jù)說早的美人靠是吳王為了討好美女西施而建的。兩千多年前的吳越春秋時,迫于吳國的高壓,越王勾踐臣服于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采用大臣文種的興越滅吳計策,將越國苧蘿村的兩位美女———西施、鄭旦獻給吳王夫差。吳王夫差十分寵愛西施,命人在靈巖山建了館娃宮,修了玩花池、玩月池、琴臺,還有采香徑、錦帆徑和響屐廊等。日夜與美人嬉戲而荒廢了朝政,乃至國破身亡。

換句話說,美人靠也算是一種欄桿,是欄桿的變形和衍生。具體而言,需要裝欄桿的地方,的方式就是做成欄桿,不嫌麻煩可以做成更美觀、有功用的廊凳(長凳),在廊凳的基礎(chǔ)上再加靠欄,就成了美人靠。
中國古代的游吟詩人們似乎對欄桿情有獨鐘。垂花、雀替、掛落、抱鼓、柱式、斗拱……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有大把構(gòu)件,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欄桿肯定不是的;
從工藝的角度來看,欄桿不是復(fù)雜的;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欄桿也不是突出的;
但在中國古代的文學意象中,恐怕沒有哪一種構(gòu)件能夠和欄桿相媲美,引唐宋文人盡折腰。

美人靠是復(fù)過去富戶人家深宅大院帶靠背的座凳欄桿,供人眺望、欣賞風景用的,實際上家里制的男人、女人都可以用,但是由于那里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見到富戶人家美女的機會,所以稱“美人靠”。實際上家里的男人、女人都可以用的。美人靠是中國古典建筑中一種特有的構(gòu)造形式,其實就是2113帶靠背的座凳欄桿,美人和精致的木雕形成的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