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空氣的排熱能力取決于其重量,而非體積。由于空氣密度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設計中必須考慮所在地的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等重氣流的容量就越大。其變化量可用高度因子,Fslev,作調節(jié):FELev=1432.6/BP?式中,BP為當地大氣壓力,Pa。因為氣流在通過溫室的過程中逐步吸收熱量而被加熱,所以設計空氣流量的確定應在考慮運行費用的同時大限度地控制氣流溫升。
作為一個可以設定的設計參數,溫室氣流從濕簾到風機間的允許溫升與通風量成反比。機械通風:由風機及其相關設備產生的強制通風。在確定適當的調整因子Fvel或FHouse后,室內降溫系統(tǒng)總通風量可以室內地面面積乘以基本通風量和相應的調整因子來確定。用這種類型的空氣進氣混合系統(tǒng),任何給定區(qū)域的空氣溫度主要取決于進入該區(qū)域的室外空氣。因此,進風口的分布應力求均勻。
機械通風相比熱壓自然通風有著很大的優(yōu)越性,因為機械通風系統(tǒng)能夠提供混合空氣和維持氣流分布所需要的能量和動力。海拔越高,等重氣流的容量就越大。其變化量可用高度因子,Fslev,作調節(jié):FELev=1432.6/BP?式中,BP為當地大氣壓力,Pa。對室內超長的,設計上應考慮將濕簾安裝在兩側端墻,而將排風機安裝在中部側墻或屋頂,使冷卻空氣從兩側端墻進入,從室中部排出。
對適度遮蔭溫室,當室內太陽輻射強度在500001x左右時,每平方米地面面積的基本通風量達到2.5m2/min即可大體上滿足溫室的降溫需求。由于結構限制濕簾面積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可減少到設計面積的75%。但減小濕簾面積同時也會降低溫簾效率,必須加強室內密封性。沿給定方向準確的氣流分布需要在溫室側墻或山墻設置連續(xù)的空氣進風口。自然通風:通過通風窗由于風壓和熱壓產生的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