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近幾年,國外經濟發(fā)達國家,把優(yōu)質的原材料、先進的工藝裝備和現(xiàn)代的計量檢測手段,視為現(xiàn)代化生產的三大支柱。其實,優(yōu)質原材料的制取與篩選、先進工藝裝備的配備與流程的監(jiān)控,也都離不開計量測試。例如,國外先進生產線的產品品質高,次、廢品少或幾乎沒有,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利用了監(jiān)控技術。至于所謂的柔性生產(制造)系統(tǒng),更需要現(xiàn)代計量檢測手段的技術保證。
例如,退火窯的熱效率原約為8%,監(jiān)測控制后則提高到12%以上,退火時間由60小時降到35小時,一年就節(jié)煤近2 000噸、節(jié)電26 000余千瓦小時(度)。結果,一年下來,全廠的用水量下降了21%,節(jié)電約600 000千瓦小時,綜合能耗下降了約10%,產值提高了22%。
你是否擔心電子秤不準?是否擔心出租車計價器打表有貓膩?又是否擔心水表、電表、燃氣表這些常用的儀器會偷偷跑出個“巨額數(shù)字”來?這些關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實都離不開計量。
從1967年第13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實現(xiàn)對秒的重新定義,到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全票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xiàn)由常數(shù)定義。也就是說,從今年的5月20日開始,我們將正式邁入以基本物理常數(shù)定義測量單位,以量子基準為基礎核心的全球的測量體系新時代。
七個基本單位中的四個,即公斤,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將通過選取普朗克常數(shù)(h),基本電荷(e),玻茲曼常數(shù)(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NA)的固定數(shù)值來重新定義。
以大家都很關心的千克定義為例,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這個圓柱體學名“國際千克原器”,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K”,是1889年一屆國際計量大會賦予它的原器地位。根據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到2019年的5月20日,“國際千克原器”將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將是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shù),從此以后,關于“千克”的誤差將會更加可以“忽略不計”,關于“千克”的量值復現(xiàn)將會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