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張衡設計的地動儀,儀體似樽形,直徑與他所作的渾開儀同大,象征渾天說的天。立有都柱的平底表示大地,在天之內。為了永遠紀念他,國際天文學會于1970年、1977年先后以張衡的名字對一座月亮環(huán)形山和一顆太陽系小行星作了命名,這不能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儀體上雕刻的山龜鳥獸象征山巒和青龍、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等八卦篆文表示八方之氣,八龍在上象征陽,蟾蜍在下象征陰,構成陰陽上下動靜的辯證關系,都柱居于頂天立地的地位,是按照古代'天柱'之說法布局,至于牙機,可能是采用了杠桿結構。
張衡創(chuàng)制地動儀的誘因可能來自燈籠和風鈴。1490年回紐倫堡后,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候風地動儀直徑8尺,可能反映張衡慣于向上觀天象,精于天文的形象,我國原始天文儀器標準尺寸是8尺,大約為一個的身高(古代用的尺),張衡設計過的指南車、三輪、自飛木雕等,涉及觀天文的儀器如圭表、渾儀、渾象尺寸一律8尺,地動儀制成之后與幾件天文儀器一起安裝在高高的觀天靈臺上,這是張衡科學靈感之物在高處顯靈的表達,或者是東漢古人對懸掛物,對天象、星辰和大自然的敬畏與崇拜。這與現代人判斷地動時觀察吊燈晃動,判定地動
張衡利用物體的慣性來測定地動,都柱懸掛在中央,為人類探索地動奧秘邁出,其貢獻理當在世界科學占有光輝的一頁。用緊密而伸縮性小的細線、細金屬絲或紙條,量出地球儀上赤道的周長(單位為毫米),再按公式求地球儀的比例尺(有的地球儀上已標注了標準比例尺,此步可省去)。為了永遠紀念他,國際天文學會于1970年、1977年先后以張衡的名字對一座月亮環(huán)形山和一顆太陽系小行星作了命名,這不能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