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冬天的子線容易打結(jié)?別用防纏繞太空豆,這樣調(diào)整才“治根”
冬天是個用小鉤細線的季節(jié),但同樣也是個非常容易纏子線的季節(jié)。如果偶爾纏一下或者纏得不是特別扎實還好,花點時間就能解開。但如果子線頻繁纏繞或者一纏線就纏得特別死,只能換線組了。釣上一整天如果換的線組太多,成本也是不低的,尤其是喜歡用成品線組的釣友。
1,提竿的動作要輕
新手釣友和老釣友常見的就是提竿魚的動作,雖然大家心里都知道冬天的魚沒啥力氣,但提竿的力氣還是比較大。尤其是用小鉤細線的時候,子線特別的軟,特別是子線用得比較好線用得很細的釣友,只要提竿力氣稍微大一點就能讓子線纏在一起。
另外,餌料入水后是壓風線,竿稍略微入水20厘米左右,這樣刺魚的過程有個緩沖,不會顯得特別生硬,再配合手腕刺魚,這樣纏線的幾率會大大減少。
2,縮短子線的長度
之所以會纏線,大多是因為子線在空中高速旋轉(zhuǎn)造成的,子線越長越容易纏線。在冬天的時候建議子線適當用短一些,子線短一些纏繞的機率自然小一些,在同樣力度刺魚,(對折后)20厘米的子線比40厘米的子線纏線幾率明顯低很多。
3,鉛皮的平衡度,子線的線頭以及八字環(huán)都會增加纏線的幾率
鉛皮是個很少引起釣友注意的細節(jié),實際上它還是很關(guān)鍵的,有些釣友習慣用非常薄的鉛皮,提竿力氣又大,出水后很容易“裂口”破壞了平衡,子線在空中旋轉(zhuǎn)的時候十有都會出現(xiàn)纏線。另外,有些釣友喜歡自己綁鉤,在留線頭的時候習慣留得比較長,總擔心線頭留短了會不安全,其實那只能說你沒綁好,線頭長了纏線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八字環(huán)也是個很少人注意到的細節(jié),八字環(huán)都是可以旋轉(zhuǎn)的,有時候遇到一些質(zhì)量不靠譜的八字環(huán),旋轉(zhuǎn)的速度慢,也會增加纏線的幾率。所以當發(fā)現(xiàn)八字環(huán)轉(zhuǎn)得不靈活的時候該換還得換,別糾結(jié)。
太空豆與線組的搭配
太空豆也是有大小型號之分的,主要是指在常規(guī)使用需求下,它的內(nèi)孔直徑能容的下多大的線徑,由于太空豆具有一定的彈性,所以在線徑的搭配上也是有一定的浮動范圍,也不是說超過這個范圍就不能用,但是對線組肯定是有損傷的。在查閱了一些品牌的太空豆之后,發(fā)現(xiàn)每家的標準可能都不太一樣,采用的標準就是:1#太空豆配0.3~0.8#線,2#太空豆配0.6~1.2#線,3#太空豆配1.0~2.0#線,4#太空豆配1.5~2.0#線,5#太空豆配2.0~5.0#線。當然這個標準只是用來參考的,不時的,小號太空豆是可以用在大號線徑上的,只要你能穿進去。
那么大號太空豆遇到小號線組時該怎么辦呢?
比如:我手里只有5#太空豆和1.0#的主線,按照常規(guī)操作的話,太空豆在主線上肯定比較順滑,根本沒有摩擦力,咬不住主線,那么垂釣就會進行不下去。此時可以在穿太空豆的時候,將主線對折一下再穿太空豆,穿過之后再將對折的地方剪斷,使得太空豆始終帶著一截主線在主線上活動。這樣無形中就會縮小太空豆的內(nèi)徑空間,增加其在主線上活動的摩擦力,但注意在移動太空豆的時候要拽著那一截主線,否則移動幾下就會脫落。
水滴形太空豆與圓柱形太空豆相比,相同型號下長度大致相同,但是水滴型一端收緊變窄,另一端類似水滴的底部。從尺寸上來看, 水滴形長度比橄欖形稍長,受力點分布也更加均勻,水滴形太空豆與圓柱形太空豆的縮緊度相似。
水滴形太空豆的設計目的是參考流體力學,錐度小的一邊朝向運動方向,用來減小整體線組在運動中所受到的水阻。
水滴形太空豆型號和對應的線徑,僅供釣友參考(某些廠家的太空豆對應線徑號數(shù)時會有差異,具體型號可以查看太空豆包裝背面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