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這10種容易慣壞青少年的行為
每一位“熊孩子”的背后,都站著“熊家長”。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責無旁貸。家庭教育,重結(jié)果,更重過程。
日前在人民日報微博公布的“熊家長”行為自查表中,總結(jié)了10種容易慣壞孩子的行為自查表
1. 給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如吃“獨食”等,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
2. 孩子犯錯當面袒護
許多家長以“不要太嚴,他還小”為理由袒護孩子的錯誤,這會使孩子全無是非觀念,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3. 過分注意孩子
一家人無時無刻不關(guān)心孩子,會使TA認為自己是中心,家人都要圍著TA轉(zhuǎn)。
4. 輕易滿足無理由要求
小孩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這樣TA會養(yǎng)成不懂得珍惜,講究物質(zhì)享受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
5. 允許孩子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挑食、睡懶覺、玩耍沒有節(jié)制等,這樣TA容易缺乏上進心和毅力,做人得過且過。
6. 對孩子央求
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答應(yīng)TA講3個故事再把飯吃完。你越央求,孩子越忸怩作態(tài),不但不明辨是非,家長的威信也會耗盡。
7. 包辦替代
有些家長從不要求孩子勞動,三四歲還要喂飯,五六歲還不做任何家務(wù)事。這樣孩子必然不會變得勤勞善良、能干上進。
8. 大驚小怪
孩子生病時,家長驚慌失措,一味嬌慣,終會導致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變得懦弱膽小。
9. 剝奪獨立
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養(yǎng)成依賴心理,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里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
10. 害怕哭鬧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罵父母,會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無情、任性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