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水面大小與深淺的原則一般來說,大水面窩子要做的遠一些,小水面窩子做得近一些。打窩子之前,宜用釣線測一下水的深淺和水底平坦的情況,再根據(jù)水面的大小和深淺的不同,決定打窩的遠近、深淺。
適量原則打窩子,誘餌的用量要適當,既不能讓魚兒一下子吃個飽,又不能撒誘餌太少,令魚兒乏味,至于投餌量要根據(jù)水深水淺來投。大水面水較深,窩食的質量差一些時,可以投一饅頭大小的窩食。小水面水較淺,所需的誘餌,投乒乓球大小的一團也就可以了。
依據(jù)氣候變化換位打窩。冬天來臨,氣候已經(jīng)變得相當冷了,水庫池塘湖泊的水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我們打窩就要注意選擇,講究打法了,一定要堅持少打勤補的原則,廣種薄收。
具體做法是,在不同深度的地方多打幾個窩。如早晚選較深水域打窩試釣,因早晚天氣較冷,水也比較涼,魚會游到深水區(qū)取暖。如果主水域中有溫度較高的支流和進水口,也是優(yōu)選之地一些有枯草、雜枝、木樁、石堆的地方,也是魚群窩集的本要場所。到了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就應到淺水區(qū)域打窩試釣,因為午時的太陽一出來,淺水區(qū)的水溫要高于深水區(qū),魚就會到這里來取暖覓食。
無論在淺水區(qū)還是深水區(qū),可以在我們釣位的左右都打上窩子,因為冬天魚的活動量和活動范圍都比較小,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找魚釣,不要只打一個窩子等魚來。
依水情打窩
打動水窩,宜打在動水上游,依據(jù)水緩水急情況打上一點或打下一點,在水流沖刷作用下,餌落物體中部或下部做成誘窩,動水域魚一般不在水頭上,在中下水處;打靜水窩,打在預選物體旁,不能打在物體中或草物上,這樣下鉤垂釣難度大,還易掛鉤丟魚。打瘦水窩,餌味宜淡,打餌量宜少;打肥水窩,餌味宜濃香或濃腥味,打餌量宜多,才有誘引力。冬季打窩底餌應多點,味宜香或腥一些。有時竿尖絲毫沒有反應,釣線卻突然松弛下落(亦稱“回線”),這也是魚兒吞餌上鈞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