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于三農(nóng)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金蟬也叫蚱蟬,成蟲又稱黑蟬,安徽北方、山東、河南等地有食用金蟬及其若蟲的習俗。在金蟬養(yǎng)殖過程中,必須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獲取優(yōu)良的金蟬種卵。優(yōu)良的金蟬種卵是養(yǎng)殖金蟬成功的首要條件,獲取種卵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自行采卵育種,二是購進種卵。
其次是為了躲避天敵。金蟬這種動物的天敵很多,其中有一個成語“螳螂撲蟬,黃雀在后”,螳螂就是金蟬的天敵,同時還有其他的小鳥等。在白天出來,很容易就成為了其他動物的美食了。不過金蟬萬萬沒想到的是,人類卻是它大的天敵。近些年金蟬數(shù)量的減少,可以說和人類大量有很大的關系。不過今年金蟬也遇冷了,不僅沒人收購了,農(nóng)村里抓金蟬的也少了。
都知道在我們農(nóng)村隔三差五就有來收金蟬外皮的,它的價格還不便宜80塊錢一斤。長大以后才知道,其實金蟬的外皮也是一個中藥材,金蟬里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所以經(jīng)??梢哉f是一個好食材哦。小時候,每次捉完金蟬都有來回收金蟬的。有不愛吃金蟬的都會直接賣掉,小時候的金蟬是兩毛錢一個,而現(xiàn)在回收一個金蟬要一塊多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金蟬的數(shù)量比較少啦。一直生活在城市里,沒有地方捉金蟬了所以不得不去超市里買金蟬。商販從農(nóng)民手里回收的金蟬是一元一個,而賣給我們手里就到了三元一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