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電能表歷史發(fā)展
1980年,河南地區(qū)首先提出了按峰、谷時間分段計量電能,以經(jīng)濟手段促進合理、均衡、科學用電的建議,繼而開始進行了試點,通過實踐,初步摸索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經(jīng)驗。隨后,山西省利用簡易設備先后在一部分用電單位進行了聯(lián)合試點。
1982~1985年,全國許多省市和地區(qū)也相繼實行了電能分時計量及與此相適應的新的收費制度,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一些大的電網(wǎng)局也把它作為技術改進的重要內容和開展科學用電的重要措施之一。至此,我國己跨進了用多種電價作為輔助管理手段和控制用電負荷的國家行列。
電能表工作特點
智能電表采用了電子集成電路的設計,因此與感應式電表相比,智能電表不管在性能還是操作功能上都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
1)功耗。由于智能電表采用電子元件設計方式,因此一般每塊表的功耗僅有0.6~0.7W左右,對于多用戶集中式的智能電表,其平均到每戶的功率則更小。而一般每只感應式電表的功耗為1.7W左右。
2)準確度。就表的誤差范圍而言,2.0級電子式電能表在5%~400%標定電流范圍內測量的誤差為±2%,而且目前普遍應用的都是準確等級為1.0級,誤差更小。感應式電表的誤差范圍則為0.86%~5.7%,而且由于機械磨損這種無法克服的缺陷,導致感應式電能表越走越慢,導致誤差越來越大。曾對感應式電表進行抽查,結果發(fā)現(xiàn)50%以上的感應式電表在用了5年以后,其誤差就超過了允許的范圍。
電能表優(yōu)勢
智能電表的主要類型有IC卡電表,用戶持IC卡到供電部門交款購電,供電部門用售電管理機將購電量寫入IC卡中,用戶持IC卡在感應區(qū)刷非接觸式IC卡,即可合閘供電,供電后將卡拿走。當表內剩余電量等于報警電量時,拉閘斷電報警(或蜂鳴器報警),此時用戶在感應區(qū)刷即可恢復供電;當剩余電量為零時,自動拉閘斷電,用戶必須再次持卡交費購電,才可以恢復用電。對于居民用電,在與機械式電表、電子式電表作對比時,它有以下幾點的優(yōu)勢:
具有多種防竊電功能,起動電流小、無潛動、寬負荷、低功耗,誤差曲線平直、長期運行時穩(wěn)定性好。單相本地費控智能電表
三相電能表功能
1.采用一表一卡方式,IC卡內數(shù)據(jù)多重校驗和加密,?! ?
2.每次購電能通過電卡進行雙向傳遞數(shù)據(jù)。
3.能設置非工作營業(yè)時段和應急賒欠?! ?
4.在額定電流范圍內能限制大使用功率(由供電部門限定)?! ?
5.具有外接報警輸出接口?! ?
6.具有內置聲、光報警、跳閘斷電功能
a.當超負荷時,通過報警跳閘是否允許選擇可以控制報警和跳閘信號輸出?! ?
b.當剩余電量小于或等于報警設定值,通過報警、跳閘是否允許選擇電表可以控制報警和跳閘信號輸出與否?! ?
c.當剩余電量等于零,電表輸出跳閘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