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孩子大量地看了動畫片,有了足夠的“入耳量”,本能驅使下,就想
在視聽階段,孩子大量地看了動畫片,有了足夠的“入耳量”,本能驅使下,就想開口說了 ;如同中文,0歲的孩子在聽了一年多后,就開始說話,3歲以后大部分孩子都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每天讓孩子看30分鐘的英語動畫片,大概半年左右,你很容易就能觀察到:孩子不由自主地開始說他在動畫片里聽到過的英語單詞、句子 ;開始問你這個用英語怎么說、那個用英語怎么說了 ;開始情不自禁地哼唱一些英語歌曲了。
成人學習語言與兒童習得語言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成人學習語言與兒童習得語言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成人更多關注規(guī)則——“為什么是這樣?”而兒童則只關注結果——“它是怎樣的?”母語習得過程也是如此。
咿呀學語階段,父母只告訴我們正確的表達是什么,小學階段老師才會為什么這樣表達。因此,學齡前兒童無須刻意學習語法。這里說的不學習并非指不接觸語法,而是說不要將啟蒙資源當語法教材來學習。
啟蒙階段只要盡可能多地讓孩子感受地道的表達,進階階段可在閱讀的同時簡要介紹一下語法規(guī)則。
孩子不說英語還是聽的不多,遠遠不夠
孩子不說英語還是聽的不多,遠遠不夠,事實上,聽作為語言的輸入是前提,而說是輸出——這個功能的要求非常高也對孩子更難。輸入的刺激不夠,就不會形成一種自主說的意識。有可能你聽了半年孩子什么都不說,但某天會突然爆發(fā)!單詞是基礎是骨架,它串起了句子。孩子當然要學單詞,但不能孤立單詞,單詞必須在句子中應用。語法對于兒童來說,就可以不用強調了。聽得多,自然會形成語法意識。讓孩子學好英語的技巧其實關鍵的是:讓孩子有興趣,有動機,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