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誤區(qū)二:蓄電池串聯混用
在蓄電池的使用中,有時候也會遇到有新、舊電池串聯使用的現象,殊不知,這種做法會縮短蓄電池的使用壽命,因為新的蓄電池內部化學反應物質較多,端電壓較高,內阻較小,而舊的蓄電池端電壓較低,內阻較大,二者串聯混用,在充電狀態(tài)下時,就會使得舊蓄電池兩端的充電電壓將高于新蓄電池兩端的充電電壓,結果造成電動車新蓄電池充電尚未充足而舊蓄電池充電早已過高;在放電狀態(tài)下,由于新蓄電池的電荷容量比舊蓄電池的電荷容量大,結果造成舊蓄電池過量放電,甚至造成舊蓄電池反極。說話的智能電動巡邏車是一種節(jié)能、低噪音、零排放的綠色警wu車。因此對蓄電池決不能新、舊混用。
去年全球鈷產量9.8萬噸,其中40%用于鋰電池,消耗量并不算非常大。而且鈷資源依然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tài),當前20萬/噸的價格處于歷史的低位。
去年鋰電池產業(yè)的火爆也沒有帶動鈷資源的飆漲,多種因素導致當前鐵鋰電池的成本要高于三元電池。
但我們要以動態(tài)的眼光看待二者的成本對比,要認識到,在碳suan鋰價格大漲之前,磷酸鐵鋰的成本是略低于三元電池的。
反過來思考,如果明年“鈷”資源供不應求,也出現類似于碳suan鋰一樣的4倍甚至5倍的飆漲,那么三元電池的成本也就水漲船高。
總之,兩種技術路線的成本不分伯仲,具體到某一時間點,和上游原材料價格有很大關系。
低溫性能
這一項結論很清晰:磷酸鐵鋰低溫性能差,三元更優(yōu)。
冬天里,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都要變短,但磷酸鐵鋰電池問題更嚴重一些。但到底縮減多少呢?
還是要拿出清晰的數據來說話,就以新款400公里續(xù)航的比亞迪e6為例,進入冬天后車主紛紛反映續(xù)航只能做到原先的60%,也就是240公里。
但這不能全怪罪于電池,根據熱脹冷縮的簡單原理,我們就知道進入冬天后,汽車的胎壓會降低,而胎壓低則是導致續(xù)航縮短的重要原因,當車主注意胎壓以及腳法后,續(xù)航可以恢復到標稱的70%~75%,達到近300公里的續(xù)航,比標稱的400公里少100公里。除了對擋風玻璃的清洗保養(yǎng)之外,還要定期清洗雨刮片或者更換,去除雨刮片上的沙粒,以免用雨刮器時刮傷玻璃。
問題是這100公里的續(xù)航哪里去了呢?答案在于空調。
傳統燃油車能量轉換效率只有不到30%,剩余70%的能量以廢熱的形式散發(fā),進入冬天以后,汽車打開暖風并不需要額外消耗油,只需要把發(fā)動機散發(fā)出的廢熱吹送到駕駛室即可。
但電動車電機能量轉換效率達到了90%,并沒有額外的廢熱,如果冬天要開空調,就只能額外消耗電池里的能量。所以續(xù)航里程的縮減并不能完全怪罪于磷酸鐵鋰的低溫性能差。
使用三元電池的北汽200在冬天里一樣明顯縮減,而且由于電池整體容量更低,本來續(xù)航只有200公里,打七折之后更只剩下140公里了,司機們叫苦不迭。
針對冬天,磷酸鐵鋰電池也有很多應對辦法,例如材料納米化以及碳包覆,還有一個更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給電池組安裝加熱裝置。
綜合來看,低溫對磷酸鐵鋰電池組對整體性能的影響<10%。另外,由于三元電池也或多或少要收到低溫的影響,所以兩者在低溫下的性能實際差別其實就更小了。
但無論如何,低溫性能成為磷酸鐵鋰的一個短板,這一局三元勝!
以上7個方面的分析,幾乎覆蓋了動力電池新能指標的各個方面,在七場對決中,三元和鐵鋰慘烈廝殺,痛苦角逐,互有勝負,也有平手。
決議
聽到這個結果有些人可能要生氣了,洋洋灑灑7000字,浪費大家這么多時間和感情,讀到這里竟然只得到了平局結論,我這豈不是欠揍?!且慢,我們接著看下去。
雖然我不能給出一個簡單的結論,直接說出誰優(yōu)誰劣,但是結合具體應用環(huán)境,就會有清晰的答案,因為一些具體的應用環(huán)境,會彰顯某一方面的有點,遮蔽某些方面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