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采用澆筑導管、灌注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1.導管使用前要進行閉水試驗(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導管應居中穩(wěn)步沉放,不能接觸到鋼筋籠,以免導管在提升中將鋼筋籠提起;
3.導管底部距樁底的距離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一般 0.25~0.4m;
4.必須滿足shou次灌注剪球后導管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8~1.2m,剪球后向?qū)Ч軆?nèi)傾倒混凝土宜徐徐進行防止產(chǎn)生高壓氣囊;
5.施工中導管內(nèi)應始終充滿混凝土,及時測量混凝十頂面高度和埋管深度,及時提拔拆除導管,使導管埋入混凝士中的深度保持2~6m之間。
6.每根導管的水下混凝土澆筑工作,應在該導管首批混凝十初凝前完成,否則應摻入緩凝劑(須征得監(jiān)理工程師同意),推遲初凝時間;
7.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控制在8~22cm;
8.混凝土澆筑應連續(xù)進行,為保證樁的質(zhì)量,應留比樁頂標高高出0.5~1.0m左右的樁頭。
鉆孔灌注樁把導管拔力混凝土面了不能用二次初灌的方法解決。
施工中如果頻繁的堵管原因可能有一下幾點:有可能是混凝土塌落度太大、和易性太差,混凝土離析,缺少應有的流動性。換車的時候等的時間較長,粗骨料堆積堵管。這是混凝土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導管本身就不流暢,上次用完沒有徹底的刷干凈。還有可能是導管漏氣,導管內(nèi)外的壓強差太小,混凝土壓不下去。還有可能是混凝土中混入了大直徑的磚頭或者混凝土塊。
發(fā)生堵管后要先用鉆機在導管的允許埋置深度中上下抖動料斗,管內(nèi)混凝土靠慣性敦下去。實在不小心拔出來了,迅速調(diào)整車混凝土過來,換上大料斗,導管懸至已灌的樁頂,按封底時封住導管口,大料斗裝滿后,拔開導管口的擋板,待混凝土充實導管后,盡可能深的插入到已灌完的混凝土中。后,看沉渣情況適當?shù)亩喙鄠€一兩米。要求中間拔開導管后停留的時間越短越好。等初凝了頂都頂不動。樁弄完如果出現(xiàn)斷樁,加沙等問題很正常。
為確保樁頂質(zhì)量,在樁頂設(shè)計標高以上應加灌0.5~0.8m高度,待樁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shè)計強度70%時,將其鑿除。在灌注將近結(jié)束時,如出現(xiàn)混凝土頂升困難,可在孔內(nèi)加水稀釋泥漿,將部分沉淀土取出,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在拔出后一段長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進導管下形成泥心。
以上給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導管的問題,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