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光滑寬大的膠帶粘住樹一米高的部位,傍晚,“爬蚱”出土后本能地往樹上爬去,爬到被膠紙粘住的地方,由于膠紙比較滑,再也爬不上去了,被圍堵的“爬蚱”就這樣聚集在樹體的四周。用鐵锨,小鏟子,在原先出現(xiàn)過爬蚱的大樹周圍,刮去一層地皮,大約半厘米的厚度,一般就能看見新的爬蚱洞口,這一時間段要注意,在老洞口比較多的樹下,“刮地皮”的方法效果一般不明顯,在老洞口相對較少且分散的大樹下尋找,或者事前記好老洞的位置(空眼...),一般這個階段,小學(xué)生們是主角。
要從天不黑摳沒出土的爬拉猴洞說起。其洞小如高粱粒,大如蠶豆籽,形狀參差不齊的就是爬拉猴洞。如果洞口圓滑,小的則是螞蟻穴,大的則是屎殼郎洞或已出土的螞蚱洞。夜幕降臨爬拉猴剛出土,則可在地表或樹干捉之。到晚上10時許,爬拉猴則爬到樹枝、草叢和玉米葉下蛻皮變成漂亮的嫩知了了。如果用棍戳樹枝上的爬拉猴,礦燈光必須跟著它一同落地,才能準(zhǔn)確找到落地的爬拉猴。后還要提醒一下大家,要看清自己的腳下是否有坑洼,荊棘,狗屎以及嚇人的蟾蜍,花蛇。因為它們往往會給你帶來不便
摳知了猴是在下過雨之后,土地變得松軟,方便知了猴爬出地面。每逢下過雨,我們這些孩子就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瞅仔細(xì)了樹干,會發(fā)現(xiàn)與樹干色不同的土黃色知了猴,正慢悠悠地往上爬。那時候,我們只須伸出手一捏,得來全不費工夫。
即使尋找得再怎么仔細(xì),也總有漏網(wǎng)的,稍不留意,知了猴就趁著夜幕偷偷爬上了樹,在樹上悄悄地蛻變。我們經(jīng)??梢钥吹健敖鹣s脫殼”的美妙畫面。蛻變后,其貌不揚的知了猴就華麗轉(zhuǎn)身,成為美麗的知了,在樹上舒展著漂亮的雙翼,慢慢地成熟硬朗,只待明日一展歌喉。
另一個方法就是用膠帶纏在樹干上,這也是當(dāng)下金蟬農(nóng)場采收金蟬商品的主要方法:在大概一米高的位置纏上塑料膠帶,晚上就可以來“甕中捉鱉”了。因為膠帶很滑,貼膠帶可以防止金蟬向上爬的過高,導(dǎo)致不好觀察和。還有一種方法是針對還未出土的金蟬,在有金蟬出沒的樹木周圍或附近的草叢里仔細(xì)尋找,會發(fā)現(xiàn)有若干的小洞口,就是金蟬的藏身之地。往這些蟬洞時,金蟬為了不被淹死會爬出洞來,你在邊著就好。如果一直不出來,就用細(xì)小的樹枝探入洞中,被淹的金蟬以為可以逃出去,會乖乖抓住樹枝爬出來,感受到有重量后把樹枝拎起來,就能捉到金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