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槽波法地震勘探
借助槽波在礦井煤層中的傳播探查采煤工作面前方小斷層或其它地質異常的一種地球物理方法。當采煤工作面前方有斷層、陷落柱、沖刷及變薄帶等地質異常時,沿煤層傳播的槽波受到阻斷,全部阻斷時只能觀測到反射槽波。它是地震勘探的一個分支。1955年,F(xiàn). F. 埃維遜 (F. F. Evison) 在新西蘭于煤層中激發(fā)和接收到煤層波,他認為煤層波是頻散波,是煤層制導的勒夫波。1963年,T. C. 克雷(T. C. Krey)發(fā)表了槽波頻散關系的理論計算及試驗結果。隨后由于艾里相的應用和井下防爆槽波儀的出現(xiàn),槽波地震勘探得以突破性進展,在德、英、捷、澳、前蘇聯(lián)、美等國相繼實際應用。1978起,在中國也開展了試驗研究,到20世紀90年代初,已成為礦井物探的重要方法。
想了解更多產品信息您可撥打圖片上的電話進行咨詢!
槽波地震儀
便攜分布式地震儀包括本安型地震儀采2集器、本安型觸發(fā)記錄儀、本安型地震檢波器、地面上位機、數據處理軟件等組成部分。適合于礦井任意巷道布置、通訊不便的工作面槽波地震勘探,亦可進行工作面、礦區(qū)的微震實時監(jiān)測工作。其中高靈敏度和寬頻帶的地震檢波器用于接收地震信號,各獨立分布的采2集器是將地震檢波器采集到的信號做數字化和內部存儲,觸發(fā)記錄儀記錄震源信息,地面上位機主要用于參數設置、數據通訊,數據處理軟件可以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反演、成像等。
想要了解更多 槽波地震儀的相關信息,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
槽波地震勘探
槽波地震勘探技術的開展,離不開導波的應用,導波受煤層所激發(fā),在煤層中所傳播,從而進行煤層不連續(xù)性的探測,這是地震勘探方案中的一個重要工作環(huán)節(jié)。相比其他的探測方法,槽波反射法能夠通過煤層的走勢和位置就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不過這種方法和上面提到的透射法樣,不能判斷出斷層的準確落差,造成這-問題的原因是對槽波的信息了解的好不夠。槽波地震勘探技術作用于煤層分叉地帶、小斷層、采空區(qū)域等的探測。它可以有效診斷地質的異常狀況,其探測距離比較大,抗干擾性比較強,精度性也比較高,其波形特征易于識別,它的探測結果具備直觀性。
以上內容由中礦大地為您提供,希望對同行業(yè)的朋友有所幫助!
槽波又稱煤層波。煤與頂底板巖石相比,具有彈性波傳播速度低、密度小等特點。根據反射與透射槽波的有無及強弱,即可判斷測區(qū)內有無異常及阻斷的程度。因此, 煤與頂底板間的界面都是良好的反射面。在煤層中間放置震源,激發(fā)出的彈性縱、橫波就會向三維方向傳播。當波射線以大于臨界角的方向入射到頂底界面時,根據斯內爾定律就會產生“全反射”。在小范圍內,煤層頂底界面可視為平行或近似平行,故“全反射” 過程就會在煤層頂底界面間多次反復進行,并延續(xù)很遠。“全反射”過程中,由于縱、橫波的臨界角不同, 必然產生干涉。結果使得一些諧波消失,使另一些諧波增強,并在垂直于煤層方向上形成駐波。這種沿煤層頂底板間傳播的特殊干涉波駐波,就稱為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