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麥冬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材,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栽培面積也是非常的廣泛,因為這種產(chǎn)物大多都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陰濕處,或者小溪的旁邊,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說一下,麥冬在種植時候是怎樣管理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因為麥冬的植株是比較矮小的,在種植過程中很容易生出一些雜草,為何蜘蛛搶奪養(yǎng)分和生長空間,嚴重影響到了麥冬的生長,所以在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田間的除草工作,當發(fā)現(xiàn)有雜草的話,一定要及時的清除。
麥冬草多為室外露天養(yǎng)護需要定期修剪以保持株形美觀
適宜光照 和大多數(shù)植物一樣,麥冬草也喜愛溫暖的陽光,在生長期需要充足的光照,每天的光照時長不要低于4~5個小時,可以使麥冬草的枝葉更有光澤度,但是也不要讓麥冬草在夏日里暴曬,會使它的葉片發(fā)黃,甚至灼傷,光照適量即可。 二、注意事項 麥冬草多為室外露天養(yǎng)護,生長期間周圍易長雜草,管理不當也易生殘葉、病葉,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定期對枝葉進行修剪,以保持株形美觀,如生了銹病害,可以噴灑稀薄的高脂膜乳液進行。
【性狀】該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zhì)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
【功能與】養(yǎng)陰生津,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咽痛,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心煩,腸燥。 麥冬[1]: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臨床常用品有去心與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說早見于陶弘景《名醫(yī)別陽作仁原創(chuàng)麥冬花葉圖冊(20張)錄》,謂麥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