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對于一個觀鳥愛好者,望遠鏡在野外的表現(xiàn)可以歸結為三條:影像質量,易用性----手感,以及防水抗震性能。的觀鳥望遠鏡應該表現(xiàn)出鳥類的真實細節(jié)和顏色,就和看我們眼前的鳥一樣,不管是在何種距離和何種光線條件下。你可以整天帶著它們而不覺得精神和肉體上的疲勞。在雨中,或者意外浸水的時候,在劇烈的溫度變化的時候,在各種可能遇到的碰撞和振動應該安全無礙。
當你觀測暗黑的樹林中時,特別是一部分的視野在光亮中,大物鏡有助于分辯暗光部分物體細節(jié)。較后一種情況,是在黃昏,黎明等光線不好的條件下。盡管這種條件在別的地方往往被當作大口徑望遠鏡的主要優(yōu)勢,其實卻是較不常碰到的。在中等距離上,好的 23mm 望遠鏡表現(xiàn)和 50mm 望遠鏡差不多,大口徑望遠鏡的優(yōu)勢只是體現(xiàn)在: 50mm 的望遠鏡可以在黎明時候早觀測 5-10 分鐘,黃昏時能夠多觀測 5-10 分鐘,或者可以在稍遠一點的距離上觀測到同樣的細節(jié)。對于手持望遠鏡的倍數(shù)(7-10 倍)來說,大于 50mm 的物鏡口徑已經(jīng)很難提供更多的細節(jié)了。
使用觀鳥望遠鏡我的經(jīng)驗是:沒看過鳥的和新人的描述,在大小上都不可信。我們看書上寫的這個鳥 20 公分,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大,因為那都是量標本量出來的。把標本拉直,從頭到尾,還不算腿長。事實上活鳥不會這么呆著的,天冷的時候鳥會縮一團,受驚的時候會炸開毛。而且,很多人對于長度缺乏一個確切的概念,特別是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因此,對于初學者,不妨找個常見的鳥作為對照:這個鳥有麻雀那么大,有鴿子那么大,有烏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