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轉經是藏傳信徒們懺悔往事、避難、修積功德的方式
固定式轉經筒是指裝置在藏傳寺院里的經筒。寺廟里的轉經筒有大有小,一般有銅制和木制兩種,經筒筒身刻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里面裝有經卷。依據藏傳的教律,凡轉動經筒一回,等于誦讀了一遍內藏經文。轉經是藏傳信徒們懺悔往事、避難、修積功德的方式。
藏傳中,酥油燈是供奉神明時不可缺少的法器之一。使用酥油作為燃燒源的油燈就是酥油燈,西藏的寺院里常見的莫過于那一盞盞長明的酥油燈。酥油燈在藏傳信徒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信徒們的精神之燈。除了在寺院,在藏族人家中,也能看到長明不滅的酥油燈。無論是家中舉行念經法事,還是為逝者作祭祀活動,都要點上幾盞或上百盞酥油燈。
傳統(tǒng)扎木聶
典型如鼗、弦鼗秦漢子、漢魏阮咸琵琶、龜茲五弦秦漢琵琶、碎葉曲項琵琶以及三弦等抱彈類樂器,甚至包括圍繞突厥語“qobuz”而來、被漢語文獻寫作“火不思”“渾不似”“和必斯”等遍布于歐亞草原的庫布孜(柯爾克孜族)、扎木聶(藏族)等源流的討論,就是一個史學和人類學應當共同關注的問題。我非,不敢妄論,僅是在對已有研究的研讀與田野考察中邊走邊唱,散論于門外。
夜晚圍著篝火,在扎木聶的伴奏下,與淳樸藏民載歌載舞
夏日里,每天從牧場上采集的香草和蘑菇,將成為特別的佐菜佳品。醇香咖啡、精致甜點一樣不少。
這片面積達11公頃的草原上,沒有任何現(xiàn)代化的娛樂設施,清晨伴著鳥鳴做做草原瑜伽;入夜在老式爐火旁讀一本關于藏區(qū)或者傳統(tǒng)文化的書,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夜晚圍著篝火,在扎木聶(藏式馬頭琴)的伴奏下,與淳樸藏民載歌載舞。有燦爛的星空相伴,漫漫長夜將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