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什么叫噴錨支護
一說起噴錨支護,相關建筑人士還是比較陌生的,以下就是華源降水工程整理相關噴錨支護的基本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噴錨支護是建筑專業(yè)術語,噴錨支護指的是借高壓噴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巖層中的金屬錨桿的聯(lián)合作用(根據(jù)地質情況也可分別單獨采用)加固巖層,分為臨時性支護結構和性支護結構。
噴錨支護的作用原理:
噴錨支護在洞室開挖后, 支護及時,與圍巖密貼,柔性好,有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它能侵入圍巖裂隙,封閉節(jié)理,加固結構面和層面,提高圍巖的整體性和自承能力,抑制變形的發(fā)展。在支護與圍巖的共同工作中,有效地控制和調整圍巖應力的重分布,避免圍巖松動和坍塌,加強圍巖的穩(wěn)定性。它不像傳統(tǒng)的模筑混凝土襯砌那樣,只是在洞室開挖后被動地承受圍巖壓力,而是主動地加固圍巖。對噴錨支護作用原理的研究還不完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改進。
噴錨支護暗挖隧道外的超前加固技術
上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了噴錨支護暗挖隧道內的超前加固技術,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噴錨支護暗挖隧道外的超前加固技術。
1、降低地下水位法
(1)當淺埋暗挖施工地下結構處于富水底層中,且地層的滲透性較好,應首先選降低地下水位法達到穩(wěn)定圍巖、提高噴錨支護安全的目的。含水的松散破碎底層宜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
(2)在城市地下工程中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時, 重要的決策因素是確保降水引起的沉降不會對已存在的構筑物或擬建構筑物的結構安全構成危害。
(3)降低地下水位通常采用地面降水方法或隧道內輔助降水方法。
(4)當采用降水方案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開挖前進行帷幕預注漿,加固地層等堵水處理。根據(jù)水文、地質鉆孔和調查資料,預計有大量涌水或涌水量雖不大,但開挖后可能引起大規(guī)模塌方時,應在開挖前進行注漿堵水,加固圍巖。
2、地表錨桿
(1)地表錨桿是一種地表預加固底層的措施,適用于淺埋暗挖、進出工作井地段和巖體松軟破碎地段。
(2)地面錨桿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先鉆孔→吹凈鉆孔→用灌漿管灌漿→垂直插入錨桿桿體→孔口將桿體固定。地面錨桿支護,是由普通水泥砂漿和全粘結型錨桿構成地表預加固底層或圍巖深孔注漿加固底層。
(3)錨桿類型應根據(jù)地質條件、使用要求及錨固特性進行選擇,可選用中空注漿錨桿、樹脂錨桿、自鉆式錨桿、砂漿錨桿和摩擦型錨桿。
3、凍節(jié)法固結底層
(1)凍節(jié)法是利用人工制冷技術,用于富水軟弱地層的暗挖施工固結地層。
(2)在地下結構開挖斷面周圍需加固的含水軟弱地層中鉆孔敷管,安裝凍節(jié)器,通過人工制冷作用將天然巖土變成凍土,形成完整性好、強度高、不透水的臨時加固體,從而達到加固地層、隔絕地下水與建構筑物聯(lián)系的目的。
(3)在凍節(jié)體的保護下進行工作井或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開挖施工,待襯砌支護完成后,凍節(jié)底層逐步解凍, 終恢復到原始狀態(tài)。
噴錨支護結構不阻礙主體施工,能發(fā)揮邊坡土體的自立能力,卸載后坡面土體能繼續(xù)排水、固結,可進一步提高土體與噴網(wǎng)組成擋墻的穩(wěn)固性;噴網(wǎng)、上下排水設施、降水井構成了對邊坡土體的防水保護;嵌人坡體的土釘(錨桿)能對擋墻產(chǎn)生錨拉力,形成“外支撐”。
較低的結構安全冗余度在設計依據(jù)不夠充分的清況下,選用噴錨支護邊坡失穩(wěn)概率的增大,遇見復雜地質結構或對勘察資料存有疑問時,如果全部而不是局部地改用“加固”體系,這些事故就可能避免。此外,勘察資料主要服務于建筑物的基礎設計,勘測點間距取20m即可滿足規(guī)范要求,但“邊坡局部垮塌”的長度可以不超過10m,存在著“粗”與“細”的不協(xié)調。如果失穩(wěn)區(qū)緊挨著鄰近建筑物已回填的基坑,失穩(wěn)滑出的是雜填土(圖3) ,則不具有勘察資料提供的(老粘土)自立和錨固性能。由此可見,這種柔性支護結構確有對地質條件過于敏感的弱點,不能給予邊坡較高的安全冗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