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無溶劑復合機器速度快,率也意味著在工藝條件存在偏差的情況下存在高質量風險。困難的因素是復合材料質量性能的滯后現(xiàn)象,而不是像印刷外觀的質量那樣及時發(fā)現(xiàn)。因此,復合過程也稱為“特殊過程”。如何地降低無溶劑配混的風險?
1、必要的過程小樣本
原料配方、工藝條件的無意更改通常會導致批次質量問題。例如,配制薄膜材料、型印刷油墨類型、型粘合劑等。目前,不同供應商的原材料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在復合加工的過程中,做到了上述的五個方面,那么就能保證復合面料的質量了。認為材料名稱可以相互替換并不容易。而且,膠片材料、墨水、膠粘劑、的工藝條件仍然正確匹配,如無溶劑?;衔镏小澳圹E”的現(xiàn)象。
例如,現(xiàn)在廣泛使用的聚氨酯油墨樹脂中的-OH消耗一定量的膠固化劑,其消耗程度與油墨層中油墨層與樹脂的厚度之比有關。并且不出現(xiàn)墨層部分的粘合劑層。干燥質量(空白層干燥)?你需要調整固化劑的比例嗎?
樣品試驗合格后,應嚴格按照既定工藝路線制定技術文件,并要求原料供應商提供穩(wěn)定的配方。如果原料配方或工藝條件發(fā)生重大變化,則應重新確認樣品。
2、的質量檢驗
我們傾向于關注復合薄膜外觀、剝離強度、熱封強度,進一步熱封溫度、溶劑殘留等項目,并很少根據(jù)GB 9683進行綜合理化性能分析,如對甲二胺(4%))、蒸發(fā)殘留物(4%、正己烷、 65%乙醇)、高消耗量、重金屬和其他指標。根據(jù)無溶劑涂布工藝要求,確定了四輥式無溶劑涂布裝置方案,討論了影響涂布性能的因素,得到了涂布輥、計量輥與轉移輥之間的速差與涂布量之間的關系。同時食品包裝、藥品包裝在樣品處理、浸泡法、浸泡條件(時間/溫度)、指標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今天,食品包裝安全受到廣泛關注,包裝材料的安全性測試也是降低商業(yè)風險的重要內容之一。
3、無溶劑配混技術
充分了解無溶劑配混的技術特性無溶劑復合干燥復合材料的特點是初始粘性低,涂層量小,出現(xiàn)的各種質量問題主要與這兩個因素有關。因此,許多干法形成的"經(jīng)驗"不能簡單地移植到無溶劑配混實踐中。
無溶劑復合機與干式復合機的區(qū)別
無溶劑復合機與干式復合機的工藝互有異同,在技術原理上也有差異體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涂布方式、涂膠膜和復合牢度形成機理,以及干燥、冷卻、固化等工序的作用和要求方面。
涂布方式
干式復合工藝采用的是凹輥涂布方式;膠層較厚,表面呈凹凸(波峰)狀;涂布量主要由凹輥網(wǎng)線數(shù)決定,只能通過更換凹輥進行有限調整。
無溶劑復合工藝采用的是多輥轉移涂布方式;膠層薄,厚薄均勻;涂布量主要由各輥轉速決定,可在線無級調整。
簡介無溶劑復合機發(fā)展趨勢
無溶劑復合工藝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無溶劑復合機的適用范圍十分廣泛,其環(huán)保,衛(wèi)生,的特點,尤其適用于食品藥品包裝行業(yè)。復合機是應用最廣泛的貼合設備秉承一貫的通用設計理念,采用了直觀、清晰的常用功能快捷鍵布局,方便用戶快速調用,操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可復合的基材主要有BOPP,PT,Nylon,CPP,PE,VMPET,VMCPP,PVC,鋁箔,紙張等等?;倪m用厚度一般在7um-120um。
1974年,德國的公司將單組份無溶劑膠黏劑投入工業(yè)化生產,標志著無溶劑復合開始正式推廣。
20世紀80年代,無溶劑復合工藝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得到快速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日本也逐漸開始重視無溶劑復合,并取得較大發(fā)展。而在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無溶劑復合也逐漸成為主導的復合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