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食療保健要恰當
食療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成為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人們常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蘿卜味辛、甘、氣溫,屬土,無毒。冬季人們習慣進補而日常少動,體內易生熱生痰,特別是中老年人表現(xiàn)明顯。針對這種情況,在進餐時選擇蘿卜,可以消谷食,去痰癖,嗽,解消渴,通利臟腑之氣,利于健康。姜味辛、氣微溫、氣味輕、無毒,姜益脾開胃,止嘔,溫經(jīng)散寒,解頭疼、發(fā)熱,調理痼冷沉寒、、吐瀉之疾等。由于夏天炎熱,人們習慣于貪涼,喜服寒涼之品,夜間又遭受夜寒,易產生暑濕,影響脾胃。所以夏季人們胃口不好,少食厭膩。針對這種情況吃點姜,即可散寒祛暑,又可因吃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瀉、嘔吐等。
養(yǎng)生節(jié)目不盲從
看“養(yǎng)生”后,一定要再找醫(yī)生咨詢。隨著人們對養(yǎng)生保健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多,電視里相關的養(yǎng)生保健節(jié)目也是種類繁多,各種保健方法層出不窮,有的老年人認為按照電視里專家講解的方法就能治好病。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保健方法因人而異,是有個體差異的。相同的疾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樣一個中也能解決好幾種病癥。中醫(y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一定要與醫(yī)生溝通才能找到適合的養(yǎng)生方法。
志愿者養(yǎng)老院教手語文章來源:《中老年時報》
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為國際聾人節(jié)。20日下午,鶴童老人院迎來了一群特別的朋友——天津市手語聯(lián)盟的愛心志愿者,他們給老人們帶來了精彩的手語節(jié)目《找朋友》、《感恩的心》等,并老人簡單的手語動作?! ?jù)了解,一些老人在失聰失語狀態(tài)下,通過簡單的手語練習,可增加和豐富溝通方式,更好地向護理員或者家屬傳達自己的意圖,如要吃飯、喝水、上廁所等。同時,手語練習能鍛煉老人的手指靈活度,提高他們手、腦的協(xié)調能力。很多的手語動作都是和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如果老年人能夠長期、不間斷地學習這些手語動作,可以提升他們的想象力。
老年人飲食的基本原則有什么要求呢?
1、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調
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 盡量挑選質地比較軟的蔬菜, 如西紅柿、絲瓜、冬瓜、南瓜、茄子及綠葉菜的嫩葉等,切成小丁塊或是刨成細絲后再烹調。如果老年人平常以稀飯或湯面作為主食, 每次可以加入 1~2 種蔬菜一起煮, 以確保他們每天至少吃到500 克的蔬菜。
2、補充維生素 B
近年來的研究逐漸顯示, 維生素 B 與老人易罹患的疾病、病、白、腦部功能退化(認知、記憶力) 及精神健康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聯(lián)。無論生病、服藥或是手術過后, 都會造成維生素 B 大量流失, 因此對于患病的老年人來說, 需要特別注意補充維生素B。
3、限制油脂攝取量
老年人攝取油脂要以植物油為主, 避免肥肉、動物油脂 豬油、牛油), 而且也要少用油炸的方式烹調食物。另外, 甜點糕餅類的油脂含量也很高, 老年人應盡量少吃這一類的高脂肪零食。多元不飽和脂肪( 如玉米油、葵花籽油) 和單元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 輪換著吃, 這樣比較能均衡攝取各種脂肪酸。
4、少加鹽、味精、醬油
善用其他調味方法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時, 常覺得索然無味, 食物一端上來就猛加鹽, 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 埋下的隱患。 可以多利用一些具有濃烈味道的蔬菜,例如香菜、香菇、洋蔥, 用來炒蛋或是煮湯、煮粥。利用白醋、水果醋、檸檬汁、橙汁或是菠蘿等各種果酸味, 也可以變化食物的味道。用一些中藥材, 尤其像氣味濃厚的、、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紅棗等,取代鹽或醬油, 豐富的味道有助于勾起老年人的食欲。
5、白天多補充水分
因為擔心尿失禁或是夜間頻繁跑廁所, 不少老年人整天不大喝水。其實應該鼓勵老人在白天多喝白開水,也可泡一些花草茶( 盡量不放糖) 變換口味, 但是要少喝含糖飲料。晚餐之后, 減少水分攝取, 這樣就可以避免夜間上廁所影響睡眠。